题主真是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由粮食问题讨论想到麦子的读音。
可见题主是位非常爱惜粮食、非常珍视劳动的人。
我接到邀请后一直在想,"麦"为什么读mai(去声)和我们老家方言如何读"麦"都是很简单的问题。
于是索性将问题扯宽点,回答不周,敬请斧正。
民以食为天,人人要珍惜粮食粮食问题,是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一个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保证粮食安全,是保障民生的基本问题。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是中华民族传统。
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麦),那是多大的积累;若每天浪费一粒米(麦),又是多大的流失!稻谷和小麦,是我国的主粮。
全民都要认真领会不久前习近平主席的批示,时刻将节约粮食牢记在心。
每个国人都来好好认识认识"稻谷""麦子"这两个词!每天吃粮,读准"稻""麦"从家庭到学校,都好好地教育青少年认识"稻谷"和"麦子"。
题主提到"麦"的读音,这本是不足挂齿之事,如若人们对自己天天食用的主粮"稻""麦"都不认识、读不准,那真是"五谷不识,糊涂到家"啊!我想,之所以"麦"读音mai,那是因为北方话读"麦"为mai。
我国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
按照我家乡方言,"麦"读mie(阴平)。
我的家乡资兴市,位于湘南,属于南楚文化与西瓯文化互相影响区,是湘南“双方言区”特殊县市之一,市内居民一般都会讲两种话,即土话和官话。
资兴人从小学土话,对内用土话,这是母语,为其内部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入学后则学官话,念书和对外都用官话。
无论说方言还是说普通话,都要好好读通读懂"稻""麦"二字。
吟咏古诗句,稻麦记心间▲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汉无名氏)▲小麦熟崆峒,且愿休王师。
(唐•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唐•杜甫《大麦行》)▲大杏金黄小麦熟,堕巢乳鹊拳新竹。
(宋(苏轼《携妓乐游张山人园》)▲小麦登场雨熟梅,闭门病眼每慵开。
(宋•陆游《遣兴》)▲十里丹枫岸,三家小麦村。
(宋•陆游《秋晚寓叹》)▲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
(宋•陆游《示儿》)▲小麦绕村苗郁郁,柔桑满陌椹累累。
(宋•陆游《闲咏》)▲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唐•王架《社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唐•李绅《悯农》)▲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唐•白居易《观刈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不少文人墨客歌咏稻谷麦子。
我们天天吃粮,有些人却不知道稻麦为何物,也不知道稻麦来自何处。
真是憾事!让我们读古人诗句,惜粮食,爱劳动。
最近,粮食问题炒得沸沸扬扬。
大家都在积极讨论,节约粮食,浪费可耻。
也难怪,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家都知道节约粮食,可不能仅在嘴上,要落实到行动上。
饭菜不坏别倒掉了。
去饭店点菜别过量了。
因为一粒粮食从播种到丰收这过程实在不容易。
要播种、除草、浇水、杀虫。
哪一步也不能马虎,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那火辣辣的日头,可以灼伤人的皮肤。
农民就是顶着这样的太阳给禾苗除草,浇地的。
所以说,人人都要爱惜粮食。
好,书归正传,回答问题:小麦在普通话为什么定为四声?你那里麦字怎么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
北京那里小麦的麦是四声,所以普通话的麦就是四声。
当然了,北京话里还有许多方言和土语,这些是没有录用到普通话里的。
我这里是廊坊地区,我们这里麦的发音也是四声,和普通话保持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