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

生卒,第1张

生卒 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是如何考证出来的?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

日前,吾友康清莲副教授看了我在博客上连载的《〈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部分人物生卒年补正》之后,她以学者的眼光对我所做的这项工作欣然地给予了肯定,并热情地表示支持。

她说:“您做的这些事情太有意义了。

”又说:“您这种考据式的治学方法很有价值,很有说服力,只是一般人难以静下心来发现这些问题。

”这无疑地进一步增强了我把这件事做下去的勇气,也坚定了做完、做好的信心。

记得去年春天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曾经在一次通信中交换过对研究历史人物生卒年的意义的看法。

我认为,把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搞清楚,对于研究历史事件的真伪和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

她很同意我的看法。

不久,我有幸拜读了她的学术专著《史记考论》(此书即将出版)的书稿,看到原来她在这本书中对《史记》中记载的上古时期的一些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作过考证,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大概这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取得共识的基础和原因吧。

搞清楚历史人物的生卒年,能够识别一些历史事件的真伪。

几年前我在编写《中国楹联图说》一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何确认清代著名书法家、藏书家、金石学家刘喜海的生卒年的问题。

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在内的几部权威工具书都记载刘喜海的生卒年是(1793-1852)。

若是简单从事,只要抄录下来就完事的。

可是我发现另一部权威的人名工具书《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的记载是(1793-1852?),对卒年存疑。

而在这些辞书出版之后问世的《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则记载刘喜海的生卒年不详,标注一个约数为(十九世纪),在小传中谓刘喜海“光绪七年(1881)所著《海东金石录补遗》成书”,并据此推定刘喜海“经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年约九十左右卒。

”异说纷纭,值得研究。

关键是“光绪七年(1881)所著《海东金石录补遗》成书”这件事的真伪要辨明。

真,(1793-1852)之说就要否定;伪,经历五朝之说就站不住脚。

我考定:一、《海东金石录补遗》一书非刘喜海所著,是近人刘承干的著作;二、刘喜海卒于咸丰二年(1852)无庸置疑。

历史事件的真伪搞请了,人物的生卒年也搞请了。

刘喜海的生卒年是(1793-1852)。

拙文《刘喜海生卒年考略》刊登在《理论界》2005年第9期上。

编者按语说“文章用详尽的资料、确凿的证据,考证了刘喜海的生卒年份,为史书的编写解决了一个难题。

”虽有溢美之词,但是确是因为搞清了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对文献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作了证伪。

2005年,《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增订全编本出版时,因为该辞典的权威性,有文章称一次艺术品拍卖会几乎人手一册,依据书上记载的历史人物生卒年和名号来鉴定某些艺术品的真伪。

还有的目录学工具书,因为有的人物生卒年缺如,无法判断他的著作成书的大约年代。

可见人物生卒年对识别历史事件真伪的重要。

有时候搞清楚史实,也能搞清楚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因而对研究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十分重要。

清末藏书家叶启勋的生卒年迄今存有异说。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等记载是(?-1900)。

《百度国学》等记载是(1900-?)。

我考定,叶启勋生于1900年,不是卒于1900年。

因为他们兄弟在辛亥革命后曾经收购过湖南藏书家何绍基家散出的图书,1937年还刊刻自己的著作,1951年还向湖南图书馆捐书10多万卷,为文化建设做出过贡献。

(见拙文《藏书家叶启勋生卒年考辨》)几年前,我在《文史知识》上读过一位著名学者谈治学经验的文章。

他说他曾经考证出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他把这看成是自己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

我现在真正地理解了他为什么这样看重这个问题了。

我也从中获得了启发。

人物的生卒年是一个人物历史的确切起止时间。

有了准确的生卒年,人物的历史在时间上就是清晰的,否则就显得模糊不清。

所以,在历史研究和整个学术研究中应当重视人物生卒年的问题。

至于编辑各种工具书,涉及人物的生卒年能否准确地著录,就更为重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44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