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怎么读

颛顼怎么读,第1张

颛顼怎么读 颛顼何许人也?颛顼故里在何处?

谢谢邀请!一般而言,地方志对于保存乡邦文献非常重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地方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地方志会记载很多官方史书所不屑于记载的内容,或者是官方史书不便于记载的内容等等,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

但是,地方志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可信的,对于地方志的记载,我们还是要批判地来看待它。

一般而言,地方志对于时间比较近的历史,记载比较可信,而对于遥远的历史记载,往往是传说与史实混杂在一起。

而且,地方志多少还都存在着夸耀乡里的弊端。

另外,地方志的编撰者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地方志的质量。

这都是我们在使用地方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

颛顼画像具体到问题中所提到的《冕宁县志》所记载的有关颛顼的故事,则是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地方志的弊端。

首先,就颛顼来说,关于颛顼最为可靠的记载是《国语》、《史记》等文献。

根据这些文献的记载,颛顼是轩辕黄帝的孙子,他在黄帝去世之后被立为天子,据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睿智的人,他出任天子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康。

颛顼在耄耋之年去世后,天子之位由其子帝喾接掌。

古史辨的代表性人物顾颉刚先生其次,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来看待颛顼的历史记载呢?近代以来,历史学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认识到,不能直接将传说当成历史,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尤其是在经历了近代疑古思潮洗礼之后,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颛顼等人的历史,更是不能直接当信史。

王国维塑像再次,自从近代从西方传来了考古学以后,王国维先生提出了二重证据法,主张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来研究历史。

这也为我们认识上古时期的历史传说指明了路径。

传世文献中对颛顼等人的记载虽然不能直接看为信史,但是这些传说的背后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有历史的影子在,就是所谓的“史影”。

传世文献中对颛顼个人的很多神奇记载肯定是不真实的,但作为颛顼时代,他是真实的。

颛顼的时代,就是龙山时代晚期,处于氏族部落联盟向国家过度的时期,颛顼所在的炎黄部落联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大的部落联盟。

这个部落联盟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在这一时期内,也有很多文明成果不断涌现。

颛顼就是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河南内黄的二帝陵一般认为,颛顼所在的炎黄部落联盟主要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将颛顼、帝喾的活动范围认定在今天黄河以北的新乡、安阳、濮阳一带。

颛顼、帝喾的二帝陵位于安阳市内黄县城南30公里梁庄镇境内,距离濮阳15公里。

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历朝历代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

因地处黄河古道,清末逐渐被黄沙湮没。

陵地古属东郡濮阳,1949年划入内黄县。

根据春秋文献可知帝喾是商人先祖,如今商丘城南高辛镇也建有帝喾陵。

也建有祭祀帝喾的庙宇。

而颛顼号称高阳氏,在今天河北高阳县也有关于颛顼的纪念性建筑。

河北高阳县的颛顼纪念性建筑颛顼的时代里,炎黄部落断然不可能跑到四川省西南部的冕宁县,在汉武帝开西南夷之后,冕宁县才得以与中原地区有了实质性联系。

所以,《冕宁县志》里的记载肯定是不靠谱的。

但是,为什么那里会出现关于颛顼的传说呢?就我个人的理解,在汉武帝开西南夷之后,大量的中原移民来到了那里,并且将中原地区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也带到了那里。

于是,在冕宁县就有了关于颛顼的记载,甚至人们还可能附会出一些所谓的古迹出来。

颛顼(zhuān xū)是“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 。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jì)诚以祭祀。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

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可以说颛顼是一位泽被苍生、功高无量的君主。

颛顼非常喜欢音乐,也是一个音乐发烧友,曾经派飞龙模仿风的声音,创作了一首曲子,名叫《承云》。

颛顼与共工争位的传说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裔,炎黄二帝曾有过阪泉之战,因此炎帝后人与黄帝轩辕氏家族一直矛盾重重。

黄帝的孙子颛顼即位称帝之后,共工不服从领导,约集心怀不满的天神们,共同反对颛顼。

反叛的诸神推选共工为盟主,组建成一支军队。

颛顼听说共工谋反,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勤王护驾;一面点齐护卫京畿的兵马,亲自挂帅,前去迎战。

战斗开始,双方人马从天上厮杀到凡界,几个来回过去,颛顼的部众越杀越多,共工的部众越杀越少,共工辗转杀到西北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

不周山其实是一根撑天的巨柱,顶天立地,挡住了共工去路。

共工火冒三丈,朝不周山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

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挣脱了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线路,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

另一方面,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江河东流、百川归海的情景。

共工氏行为最后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在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

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颛顼最大的功绩是“绝地天通”,也就是阻隔了人与神的自由沟通。

在神话传说中,神可以下地,人也可以通过天梯攀爬到天上,与上界的神灵会面。

天梯就是通天柱,一般以高山的面目出现,比如昆仑山,此外据说“都广之野”有一颗巨大的树,叫做建木,也具备天梯的功能。

由于天梯上下方便,天上的恶神蚩尤,趁机偷偷来到人间,蛊惑煽动苗民造反作乱,残害无辜。

黄帝为了保护子民,便和蚩尤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历史长久的涿鹿之战。

最后黄帝虽然胜利,但仍然损失惨重,颛顼总结经验教训,觉得神和人应该分出界限,于是命重、黎两个大神把天地间的通路隔断,让人上不了天,神也不能再随便下地。

从此,天上的神偶然可以私下凡间,地上人却再也没办法上天去了,天地分开之后,颛顼命令天神重专门管理天,而令天神黎专门管理地。

当然这是神话传说,其实所谓的绝地天通,就是一次宗教改革。

在颛顼以前,每个人、每个家族都享有祭祀天地的权力,宗教活动非常普遍,因为普遍而缺少神圣性,大大降低了神权的威严,影响了人们对鬼神的崇敬,所以颛顼才决定收回这项权利,由专人负责祭祀。

这样树立了自己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也加强了人们对权力的敬畏,有利于巩固统治。

颛顼在位78年,98岁去世,死后不久,凛冽的寒风从北方吹来,地下的泉水上涨,这个时候蛇就会出来变成鱼,死后的颛顼的灵魂就会趁机附在鱼的身上,死而复生之后的颛顼一半身体是鱼,一半身体是人,人们都叫他“鱼妇”。

颛顼的子孙很多,据说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大国楚国,就是颛顼的后代建立的,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就自称是颛顼的后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447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