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周王室被分裂为东周、西周两部分,洛阳属东周),其家族以经商为业,然而他对经商毫无兴趣,对雄辩学十分热衷。
年轻时他曾东游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
与他同门受业的,还有一个有名的人,便是后来与之齐名的张仪。
完成学业之后,苏秦带着一腔热情,游走诸国。
然而他早年的说客生涯并不如意,攀不上贵人相助,四处碰壁,混了几年也没混出个人样。
无可奈何之下,他回到洛阳家中,归来时两手空空,身无分文。
本来想为家里人赢得一个未来,衣锦还乡,不想却如此寒酸地回来,免不了遭致家人的轻视,且不说家里的哥哥嫂嫂、弟弟妹妹,就是妻子小妾都对自己使白眼。
他们没好气地说:“咱周人的习俗是治理产业,致力工商,挣取百分二十的利润。
现在你不好好做生意,却偏偏去卖弄什么口舌,如今穷困潦倒,活该!”这些话象针一样刺进苏秦心里,他十分痛苦。
人争一口气,他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一定会让你们刮目相看的。
他总结了这些年混得不好的原因,认为是自己学业未精,看来还得先闭门苦读。
于是他也不理会亲戚朋友的冷嘲热讽,关起门来读书,把家里的藏书又读了几遍,还是没有什么收获。
他心里暗想:“天下士人埋头读书者太多了,但都无法取得荣华富贵,看来多读并不见得有用。
”与其读得多,不如读得精,于是他四处搜掠奇书。
这是周天子的地盘,其他没有,书倒不少,一个偶然的机会,苏秦找到一本《阴符》。
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潜心研究该书,收获很大,自以为得到揣测君王心意的秘术了,便自言自语道:“此可以游说当世之君矣。
”闭关一年后,苏秦重出江湖。
这次他自信心高涨,前途光明,但道路依然曲折。
近水楼台先得月,苏秦先去游说周显王。
周天子的地盘就那么几个破城,大家住久了相互都很熟悉。
对于苏秦这个人,朝中一些大臣也听说过,便对周天子说,他就是个破落户,连家里兄弟嫂子都取笑他呢,这种人还要来这里忽悠天子,那可不行。
苏秦在自家门口碰了个大钉子,但他并不灰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他举目四望,天下诸侯中,秦国吸引外来人才最为积极。
这时正是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国力日益强大,行,就到秦国去碰碰运气吧。
可是人的运气有时就是很差。
当苏秦到了秦国时,正好秦孝公死了,变法的灵魂人物商鞅被五马分尸,此时秦国正人心惶惶,他来得不是时候。
苏秦好不容易见着了秦惠王,对他忽悠了一番,讲了“吞并天下”的梦想。
可是此时的秦惠王对外国说客有一种警惕心,对这位新君来说,最重要的事不是吞并天下,而是巩固自己的权力。
故而他对苏秦的游说无动于衷,推辞说:“秦国羽翼未丰,不能振翅高飞,文化政治的条理尚不显著,不可以兼并天下。
”苏秦未能摸准君王的心事,游说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苏秦到到赵国游说,仍然未获重用,直到他去了燕国,遇上燕文侯,才真正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苏秦,字季子,雒阳人。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是因积极合纵诸侯共同抵御强秦而名显后世。
在苏秦刚刚离开鬼谷子下山时,可说是踌躇满志。
他觉得自己立刻就可以飞黄腾达,但现实却先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苏秦先是游说周显王。
周显王听说他是个浮说于世的人,所以没有用他。
苏秦便又到达秦国,游说秦惠王进行“连横”。
他对秦惠王说:“秦东有黄河和函谷,南有南山、武关,西有大陇山和陇山关,北有黄河,可说是受到了天然的保护。
在疆域上,秦地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士民众多,如果能采用适当的军事策略就可以吞并天下,成就帝业。
”可秦惠王听了苏秦的长篇大论后并没什么反应。
原来当时秦惠王刚刚杀死商鞅,对外来客卿没有什么好感,虽然苏秦的“连横”演说讲得很精彩,可仍旧不能让他产生任何兴趣。
秦惠王对苏秦说:“你说得很好,但我的羽翼还没有丰满,没有力量做那么了不起的事。
”苏秦被秦惠王拒绝,只好又回到家里。
他越想越不是滋味,最后立志研究“合纵”学说,打算用利害关系去打动六国、联合各国的力量共同对抗强秦。
为了能完善自己的学说,他整天闭门念书。
读书时一打瞌睡,他就拿起锥子在大腿上狠狠地刺上一下。
实在还是想睡,他便又拿了一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脑袋一耷拉.绳子就会把他揪醒。
苏秦采用这种自伤的方式,认真揣摩鬼谷子留给他的著作,终于让他参悟出了一套足以说服六国君主的理论。
在苏秦的鼓动下,赵肃侯约会齐、楚、魏、韩、燕五国在洹水会盟。
当时来开大会的楚、齐、魏已经称“王”,赵、燕、韩仍然称侯,在座次上就出现了纷争。
最后在苏秦的倡议下六国一概称王,赵王是发起人,坐主位,其余按国家大小依次排列、倡议得到了各国君王的一致认可。
在洹水会盟上,六国达成了共同抗秦的盟约,封苏秦为“纵约长”,挂六国相印。
苏秦的权势由此达到了巅峰。
秦惠文王当初拒绝了苏秦,后来苏秦的“合纵”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