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第1张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农村老人说,立秋后,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8月8号,是传统节日立秋。

在我们这里,老人会说,“立了秋,秋风凉,懒老婆,着了忙”。

从这句话里,就能感受到了立秋以后,天气转凉是很快的,这快的表现不仅在懒老婆那里,而且还表现在万物上,所以也就有了立秋后,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侯寒蝉鸣的说法。

下面容姐就来为你意义解答,希望能够帮到你。

一候凉风至在民间有“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的说法。

可见立秋以后,天气开始转凉了。

虽然白天还会很热,热的被人们叫做“秋老虎”。

可是到了一早一晚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了凉风的丝丝寒意了,早晚的温差开始明显了。

二候白露生随着天气的转凉,处暑以后,就到了白露,夜晚水蒸气变凉以后就会形成露水,附着在小草上,花儿上。

这些晶莹的露水,闪耀着光芒,好像再告诉整个世间,白露时节到了,秋意渐浓了。

三侯寒蝉鸣立秋以后,蝉的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听蝉鸣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少了。

再过一阵子,蝉就会从树上掉下来,完成了它的生命历程。

在它们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蝉的鸣叫声也不再是那么高亢,而是充满了哀鸣,到了那个时候,深秋就已经来临了,庄稼也就要成熟了。

总结很多老农都会在生活中,总结出这么多规律,这些规律正是他们用智慧总结出来的,每当说到这些老话的时候,我都会对民间的老农们产生敬佩之情。

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在古代,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有“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的说法,我们每年八月左右,会迎来一个节气,那就是立秋。

我们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有立秋三候之说,那么立秋三候是什么意思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这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将至。

秋天不仅是天气转凉的季节,也是万物收敛聚集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

因此,此时的特征是:暑热渐退,白露晨起,秋雨邀凉;水澄露鱼,荷残莲生,梧桐叶落;葡萄挂架……。

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候凉风至”,是说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了,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

“二候白露降”,是指“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通俗点儿说,就是早晨大地上开始有雾气了。

“三候寒蝉鸣”,是指“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寒蝉开始鸣叫,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

这里的“候”其实是古代气候学上的一种基本时间单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

“五天为一候”容易理解,那“三候为一气”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说,一候是五天,3个“一候”恰好是15天,正好等于一个节气的长度。

正因为如此,一个节气才被称为“三候”。

因此,就会有立春三候、芒种三候、立秋三候、秋分三候等不同的说法。

当然,现在你肯定知道了,每个节气都可以和三候连起来组成一个新的说法,比如立夏三候、立冬三候。

这就有点儿像一星期七天,后面这个词是用来解释前面这个词的意思的,只不过古人把七天换成了三候,把一星期换成了具体的节气名。

由于一个节气有三候,所以,一年二十四节气就有72候,而且各候均与一物候现象相对应。

前面我们提到的“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就都属于物候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45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