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句话,前后两句的结合刻画出诗人的洒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潜《饮酒》诗其五之千古名句,因其脍炙人口,意境深远,被广为流传。
全诗迻录如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凭借着质朴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人性的感悟,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人们最为熟知的一首诗。
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中最为精彩的两句,是整首诗歌的点睛之笔,是貂裘之锦绣,是壁玉之明珠。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的闲适而淡然的心情。
这两句诗是一个整体,浑然天成,珠玑连缀,不可分割。
前者是起因,后者是所见。
“采菊东篱下”表达诗人的自我之境,反映生活的闲淡、安然;“悠然见南山”表达诗人的外在之境,体现南山的静穆、自然。
两个景色一近一远,一实一虚,相互借景,相互映衬,星月相依,兹共生辉。
所以,这两句诗合在一起最好,欲分彼此,反而彤辉减半。
至于“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有的版本改为“望”字,此改孰优孰劣?其实,历史上早有类似定论,自不用赘言。
就像南北朝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被王安石在诗中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一样的道理,实为点石成铁。
苏东坡曾批评说: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这里不能将“见”改作“望”,因为“望”是指人有意识的注视、探寻,缺乏“悠然自在”的意境和情味。
“望”太过于刻意,好像诗人刻意去看,而“见”则是诗人不期而然地与南山“相遇”,是无意抬头,南山便自映入眼帘。
在这里,诗人强调人与大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使用“见”字也契合了诗人的自然观,天人合一,使自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进入“无我之境”。
以上皆为个人所见,难免失之偏颇,敬请大家斧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