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人物形象

高俅人物形象,第1张

高俅人物形象 如何评价水浒中高俅其人其事?

高俅这个人啊,跟现在有些人一个样。

啥样呢?欺软怕硬。

见到顶头上司脑袋点的跟拨浪鼓磕头虫似的,那奴颜的,那媚骨的,恶心死人。

但转身对下面,那个冷酷,那个无情。

似乎谁都是他儿子和孙子。

对于这种人,老百姓多是忍气吞声,背地里,无不都骂他八辈祖宗。

高俅是《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

他原是东京开封府一个浮浪子弟,市井无赖,只在城里城外给人帮闲。

为人帮闲都要有些本领,因此,他精于吹d歌舞,刺q使棒,相扑顽耍;并胡乱学些诗书词赋。

连个正经名字也没有,排行第二,人称高二;因脚气毬踢得好,又称高毬;后来发迹,就将毬改为俅。

“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

因帮人使钱,被告到开封府,断了二十脊杖,发配出界。

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无计奈何,来到淮西,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

后遇皇帝大赦,回到东京。

投奔柳大郎的亲戚、开生药铺的董将仕。

董将仕见高俅是个不务正业之人,不愿收留他,便将他推荐给小苏学士。

小苏学士也知道高俅是个帮闲浮浪之人,又将他转荐给驸马小王都尉。

岂料小王都尉一见高俅便喜,留在府内做了亲随,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再后来,他又遇到了小王都尉的小舅――端王,因脚气毬踢得好,受端王赏识,又被端王要去做了亲随。

这个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端王当了皇帝以后,便抬举高俅当了殿帅府太尉。

从高俅的这一段轨迹,我们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道德标准,是越往上层越低:对于高俅这样的一个小人,东京的人民是“不许容他在家宿食”;董将仕、小苏学士这样有一定地位的财主、官员,讨厌他,却又不得罪他,将他转荐给别人;而小王都尉这样的贵族,却是一见他便喜欢他;至于宋徽宗,则更是主动去要这样的人,不仅让他做亲随奴仆,还让他当了国家重臣。

这样一个无赖,一旦当了官,掌了权,还会做出什么好事来呢?他上任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迫害出走。

他原先学使q棒时,被王进的父亲一棒打翻,记恨在心,今日正好拿王进出气。

他选择一个吉日良辰上任,所属人员尽来参拜,王进生病未到。

他大怒,即命将王进捉拿来。

看他那副无赖嘴脸:“你如何敢小瞧我,不伏我点视,你托谁的势,推病在家安闲快乐?”王进道:“小人怎敢,其实患病未愈。

”他又骂道:“贼配军,你既害病,又如何来得?”王进又道:“太尉呼唤,安敢不来。

”他于是大怒,喝令:“左右,拿下!加力与我打这厮!” 高俅无子,过继叔伯兄弟高三为干儿子。

这高衙内在东京,倚恃豪强,专一爱淫人妻女,人称“花花太岁”。

“花花太岁”欲霸占林冲的妻子,高俅不加管教,反而设计陷害林冲,诱使林冲带刀进入白虎节堂,诬称林冲带刀行刺,要害林冲性命。

林冲得开封府孙孔目周全不死,刺配沧州。

高俅又派公人在去沧州途中谋害林冲,又得鲁智深相救,一直送到沧州。

高俅再派人到沧州牢城,纵火烧草料场,欲烧死林冲,反被林冲将害他之人杀死。

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得上梁山落草。

林冲的娘子,自缢身死,丈人张教头,也忧愤而亡。

第三个被高俅迫害的,是青面兽杨志。

好人当了官,处处与人方便;坏人当了官,处处与人为难。

杨志原为朝廷军官,被派往江南押运花石纲,在长江翻了船,畏罪潜逃。

后遇皇帝大赦,欲回京谋复原职。

不料皇帝宽恕了他,偏高俅不肯宽容他。

杨志一腔忠心,常願为国效力,血洒疆场,却报国无门,走投无路,最终落草为寇,与高俅有很大关系。

高俅有个叔伯兄弟叫高廉,在高唐州当知府,倚仗高俅的势力,无所不为。

高廉又有个妻舅叫殷天锡,倚仗高廉的势力,在高唐州欺男霸女,横行害人。

小旋风柴进的叔叔柴皇城,有个花园,被殷天锡看中,殷天锡就带着二三十个恶仆,到柴皇城家中,叫柴皇城搬出去,他要来住。

柴皇城是前朝后周柴世宗的子孙,有宋太祖亲赐的丹书铁券,当然不依。

殷天锡就将他打死。

第三日,殷天锡又来到柴家,柴进正在为柴皇城办丧事。

殷天锡问他:“前日我已吩咐三日搬出屋去,如何不依我言语?”语言不合,又要打柴进,被黑旋风李逵见了,怒气难遏,将殷天锡打死。

高廉便将柴进打进死囚牢,抄了柴皇城的家,监禁下人口,占了房屋花园。

梁山为救柴进,打破高唐州,杀死了高廉。

为此,高俅与梁山结下了深仇。

上个世纪批《水浒》时,说高俅是反对招安的坚定派。

其实高俅并不反对招安,他征剿梁山泊时,手下由他亲点的十节度,都是绿林出身,后来受招安做了大官。

高俅反对的只是对梁山泊人马的招安。

他屡次拦阻、破坏对梁山泊的招安。

亲自领兵征剿梁山。

但他哪里会打仗呢?被梁山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自己也被擒拿上山。

宋江释放了他。

他答应回朝奏明皇帝,早日降诏招安,并发下大誓:“若有翻变,天所不盖,地所不载,死于q箭之下。

”但宋江看错了人,他是个只知报怨不知报恩的人,吴用说他:“此人生得蜂目蛇形,是个转面忘恩之人。

”他回京后,只字未对皇帝谈招安之事,只说“患病不能征进,权且罢战。

” 梁山泊最后招安成功,但高俅等人又一再阻挠对他们封官。

在抗击辽国,征讨田虎、王庆、方腊时,仅封宋江为先锋,卢俊义为副先锋,其余人都无官职。

征讨方腊后,一百零八个弟兄,已伤亡大半,立下大功,天下平定,方为剩下的十二人封了官。

但又被打入另册,屡遭陷害;宋江、卢俊义均被毒死,其余也大多辞官的辞官,罢职的罢职。

高俅虽是小说人物,但同时也是历史人物,《宋史》有传。

出身市井,初为苏东坡童仆,因善蹴踘,为端王赵佶宠信。

赵佶(宋徽宗)即皇帝位后,授殿前都指挥使,加至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宰相)。

在任时军政废弛,父兄子侄皆贵。

这样一个人物,竟得如此重用,国焉能不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484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