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哪国人

屈原是哪国人,第1张

屈原是哪国人 历史上屈原到底是哪里人?有什么证据证明?

现在有市面上有着大量的文化碰瓷现象,韩国人碰瓷中国端午节,湖北襄阳碰瓷南阳诸葛亮,现在又有了湖北秭归碰瓷南阳屈原的现象。

对于湖北秭归屈原地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出土文物可以证明此事。

江陵地区曾出土过一批楚墓,从时代上来看,就没有春秋以前的,所以,至今都还有没人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明。

目前学术界最支持的是河南西峡说。

关于这里有屈原庙与屈原岗碑文和大量文献记载。

关于屈原庙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后汉书·延笃传》中,早在东汉时期,南阳地区即有屈原庙,这是现存历史文献中关于屈原庙的最早记载。

南阳人延笃“后遭党事禁铜。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卒于家。

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

延笃是东汉南阳犨县人,他在汉桓帝时期担任议郎,先后担任侍中、左冯翊和京兆尹之职。

在担任京兆尹期间,延笃抓获了大将军梁冀手下宾客私卖牛黄的事情,得罪了大将军被免职回家。

他的经历与不畏权贵的屈原很相似,所以当地群众把他的画像也摆在了屈原庙中一同供奉。

这个记载说明南阳人自古以来就有把家乡忠烈之士一同供奉于屈原庙的习俗,这个记载似乎也道出了屈原与南阳的地理关系。

屈原岗在明清时期,已是南阳的名胜古迹,许多官宦达人、文人骚客在屈原岗留下了笔迹,明代后期诗人李蓘曾在此曾赋诗一首:灵修何到此,古迹问应难。

试向高岗想,将无是屈原。

东汉王逸注《楚辞章句》中注释道:“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

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丹水又经丹水县故城西南县有密阳乡,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师所戎也。

春秋之三户矣。

“《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三户城,在淅川县西南,丹水之阳。

” 直接标明了屈原故里在淅川或西峡境内。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一个地名的形成,都有它的文化内涵,或源于一个故事传说,或以其自然地势,或以某族的姓氏,甚至一树一庙一河一湾都会成为地名。

据南阳、内乡、西峡的地名志记载,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在这段历史,把当年屈原劝谏楚怀王回车郢都的一带叫“回车”, 现为西峡县下属 的一个乡镇 , 把屈原劝谏楚怀王的地方 叫“屈原岗”,现为回车镇的一个行政村。

回车、屈原岗的地名在 明清以前已经存在了。

清朝内乡县96任知事高袖海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为屈原祠题写牌位和祠联,牌位是:“楚三闾大夫屈子神位”,屈原岗碑文是清内乡县知事邱铭勋于清宣统三年(1911)撰写的 ,以碑褐形式保存至今。

祠联是:清节表三闾想当年芷泽行吟香草空徐骚客赋;忠魂昭一代怅今日菊潭奉祀落英犹是楚臣餐。

横批:清忠一世。

高袖海,江苏宿迁人,举人出身,1878 - 1879 年任内乡县知事 , 后升任同治衔调外地 。

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可能是二人受屈原精神之感动而为。

为屈原大夫原生地树碑立传,可能是这两位古人的无意之举,却神奇的预料到了几百年后的文化碰瓷现象。

如今神位、祠联、碑文都在,为求证地名留下了依据。

想碰瓷的湖北秭归,要文物没文物,要资料没资料,要遗迹没遗迹,空口无凭的就跑来硬碰。

这可不是你湖北人随便改改教科书就能把诸葛亮强拉硬拽过去的时代了。

湖北秭归当地政府斥巨资修建了一个崭新的,金碧辉煌的现代“高配版”屈原祠,过不了几百年估计没准还真就成了一个“古董”了。

地下挖不着,地面上盖新的,真不错。

湖北人现在发表的论文,十篇有九篇中提到“燮国”。

这就有意思了,战国时期秭归从来不属于巴国领土,秭归在春秋时期一直都是“燮国”,楚国后期曾多次迁都,一直都沿用旧地名。

加油,没准还真能像韩国棒子一样碰瓷成功。

西峡和淅川幸亏有大量出土文献和古物在,要不然这瓷现在就快被碰成了。

由此可见古迹、古物的重要文化价值还在于是佐证它本身的归属地。

今天是端午节,回答这个问题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本名屈原别称屈平,屈子,屈正则字号字原,一字灵均所处时代战国末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516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