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字真好玩,我也不知道古人或专家是怎么解释的,但汉字中很多是可以望文生义的,属于“会意”之类。
“页”这个字,原本和脑袋瓜有关,如脑袋上很多器官和动作都用“页”做偏旁,如颈、颔、顶、须、顾等等,颠,是脑袋顶,延伸到山顶,就变成了“巅”。
这么一想就有意思了,“火”如果烧到了你脑袋上了,你“烦”不烦?或者火气上头了,你烦不烦?所以,“烦”这个字的本意应该就是“火上头”这个麻烦的感觉。
汉字很有趣,体现着古人的智慧,也体现着古人的各种奇思妙想、奇谈怪论等等。
“烦”,甲骨文和金文都还没发现有这个字。
这个字是从篆体才有的。
篆体“烦”字,是合体字,“火”加“頁”,但不是“形声字”。
《说文》里,“烦”归入“頁部”,解曰:“热头痛也。
从頁火。
”所以,段玉裁说“凡”是“会意字”——“头上火热疼痛”。
许慎说,烦,“一曰焚省声”。
就是说,有人认为,“烦”字左边的“火”是“焚”之省略,作为“声旁”。
但不管怎样,“火”,也有“义旁”作用,因此,说是“会意字”不错。
“頁”,《说文》云:“头也。
……凡头之属皆从頁。
”不过,此字读音,不是“tou”而是“xie”,与“ye”相近。
《说文.頁部》,收入了“頭”“顔”“顱”“頂”“顙”“頬”“頷”“項”诸字,都是“头”不同部位之称。
《頁部》还有一些字,描述的就是病态。
如,“顫,頭不定也”;“顡,痴顡,不聪明也。
”;“頗,頭偏也”,等等。
“烦”,排在这一类字中。
本义,就是“热头痛也。
”引申为烦躁、烦闷。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病使人烦懑,食不下。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
又云:“脾热病者,先头重,頬痛,烦心颜青,身热。
”《黄帝内经》中以“烦热”“烦闷”形容病状有数十处。
“烦”,再经引申,为“烦琐”“烦杂”。
《尚书.说命》:“礼烦则乱。
”继续引申,“烦”,为“混乱”“纠缠”。
《周礼.考工记.弓人》:“夏治筋则不烦。
”《注疏》:“烦,乱。
”于是现在有“烦乱”一词。
还引申,“烦”,为“麻烦”“烦扰”。
《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为什么许子不怕麻烦地与各类工匠做交易。
又引申,“烦”,为“烦劳”“相烦”。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史记.晋世家》:“至国,请君,欲伐齐。
景公问之其故,曰:‘子之怨,安足以烦国?’弗听。
”大致就是这些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