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雨上面还有云
“霸”字不是“雨”字头,而是“䨣”字偏旁。
许慎《说文解字》解说“霸”字:“从月䨣声”。
就是说,“霸”是形声字——“月”表意,“䨣”标声。
“䨣”现在读gé,《说文》解为“雨濡革也”,段玉裁说这是个会意字,并说“霸字以为声”——霸字以䨣作为读音。
古时,“䨣”读若膊。
“霸”为䨣声,也读bó。
关于“霸”,许慎说:“月始生魄然也”。
什么意思呢?夏历每个月的初一见不到月亮。
从每月十五月亮最大最圆,这叫“望”;再到初一月亮看不见了,这叫“朔”。
“朔”是尽,是息——月光止息。
但是,段玉裁说,“朔”“苏”叠韵——不仅音韵相连而且往往字意相通。
所以,《说文》对“朔”的解释是“月一日始苏也”——每月初一月光尽而后苏,息而后生。
许慎进一步解释“霸”字时说:“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夏历每个三十天的大月之后,下个月初二的月亮就“生魄然”——开始亮了;每个二十九天的小月之后,下个月初三“生魄然”——开始亮了。
既然已经说“生魄然”了,用“魄”来表示月初生光不就行了吗?干嘛又整出一个“霸”字?许慎解释了原因:“周书曰,哉生霸”——《尚书.顾命》里说,周成王崩于四月初“生霸”之日;也就是“生魄”之日。
段玉裁说,霸魄叠韵。
其与“侏儒”、“童蒙”、“崆峒”、“滴沥”等二字之间的关系一样。
还要说一下“魄”。
古时,阳气为魂,阴神为魄。
日为阳,月为阴。
所以,说到月光,就必然称“魄”了。
为何阳称为气而阴称为神呢?这与前面说到的“朔始苏也”的道理一样,包含着转化的含义,段玉裁说,“阳言气阴言神者,阴中有阳也”。
这的确代表着古人满满的智慧,易经中包含的转化思想,就是很好的例证。
“霸”是“䨣”字偏旁,音bó,意思是“魄”——月光。
那怎么成了现在的“霸气”、“霸王”的含义了呢?《礼.祭法》曰:“共工氏之霸九州也。
”其《注》曰:“共工氏无錄而王,谓之霸”——没有可以称王的依据而称王,所以后来有了“称王称霸”一词。
《孟子》说:“以力假人者称霸”——靠胳膊根儿粗耍横。
《左传》说到:“五伯之霸”——战国时代的五个强势诸侯。
《疏》注释说:“伯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也。
”郑玄说:“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
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
”《史记》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毛氏曰:“五伯之伯,读曰霸。
伯者,取牧伯长诸侯之意。
后人恐与侯伯字相混,故借用霸字以别之。
”元代周伯琦说:“王霸当借用伯字,月魄当用霸字,其意始正”——霸的本意是魄,后来是伯借霸字以示区别而已。
这就清楚了,霸和伯有假借关系,所以称伯也叫称霸;而且二字读音一样,属于同音假借。
直到宋代的《广韵》、《集韵》,乃至元明的《韵会》、《正韵》,才把“霸”标为“灞”音,读bà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