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一个班有多少人

部队一个班有多少人,第1张

部队一个班有多少人 部队作战中一个加强营有多少人?

1950年2月13日,在海南岛五指山区坚持对敌斗争的我琼崖纵队,给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部发来急电,称敌“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正纠集兵力,对琼纵控制的根据地实施大举进攻,电文中说明:“这种情况如继续发展,加上大军渡海作战的推迟,我外线工作较好的地区可能被敌人摧毁,我们的粮食也将发生困难,大军登陆时琼纵配合作战也将遭受困难”。

所以琼崖纵队指挥员在急电中请求:“我们迫切要求你们,能够设法偷运武器及小部队来琼,使我们能有力应付敌人的进攻”。

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薛岳是企图在四野大军强渡琼州海峡之前,先期消灭作为内应的我琼崖纵队。

而琼纵由于多年孤悬海南岛,部队的装备水平和d药情况都很差,对付敌人大规模的正规军有些力不从心。

第十五兵团首长对此电非常重视,经过反复研究,邓华和韩先楚最终决定:虽然我军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主力部队大规模强渡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为了支援琼纵的反“围剿”作战,加强海南岛上我军的接应力量,摸索渡海作战的经验,利用当时还有北风的条件,应立即组织小规模兵力的偷渡。

那么究竟以多大的兵力实施偷渡比较合适呢?邓华司令员对此回忆说:“我们考虑一个排一个连偷渡比较困难,两个军各派一个加强团则费时太长,且目标过大易于暴露,因此报请上级批准,由两个军各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趁敌人进攻琼纵、两侧海防有所削弱的有利时机,分别向海南岛东西两侧实施偷渡”。

第一次第一批偷渡的光荣任务,落在了第40军118师352团的身上(这支部队早几年就驻在家乡县城,如今看见番号仍然很亲切,记得被命名为“铁拳团”)。

该团决定以主力第一营为基干,配属团侦察连、迫击炮连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由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和352团团长罗绍福亲自率领,加上全营官兵共计有799人。

1950年3月5日下午3时,全副武装的渡海加强营全体指战员,在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的海滩树林里举行誓师大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第40军军长韩先楚亲自到场,向该营授予了一面“登陆作战先锋队”的大红旗,并进行了战前动员。

傍晚5时,全营分乘14艘木帆船,扬帆启渡,直奔海南岛,如果不计入带队首长,这个加强营的兵力应该在790人左右(另有几名琼纵的侦察人员)。

第二天下午1时许,第40军118师渡海先锋营冒着敌人的q林d雨,在超头市海滩抢滩登陆,其中迫击炮在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连放54发命中53发,打垮了滩头敌人的阻击,在琼纵接应部队的配合下,成功登上海南岛,然后向纵深猛插,胜利到达五指山根据地。

此战过后的3月12日,第十五兵团和广东军区发布通令嘉奖,给全营指战员每人记大功一次,并特别命名为“登陆先锋营”!而第一次偷渡的顺利成功,极大鼓舞了兵团其他各部队的信心,也给坚持游击战的琼崖纵队以很大的鼓舞,于是第43军按计划也组织了加强营级的战斗队准备偷渡。

该军以128师383团第一营为基干,另外配属团步兵炮连(九二步兵炮)、侦通连、警卫连组成渡海加强营,全营共计1007人,以383团团长徐芳春亲自带队指挥。

由于需要等候北风,383团加强营的出发延迟了四天,直到1950年3月10日下午1时许,1007名勇士才乘坐21艘木帆船出发,并于次日上午9时许,在赤水港和铜鼓岭一线登陆。

由于40军加强营的偷渡引起了敌人的警觉,所以薛岳第一时间调动六个团来袭,但是我43军加强营顽强作战,在前来接应的琼纵独立团配合下,击溃敌人一个团全歼一个营,突破海防并胜利转移到五指山。

所以你看,即便是同一次战役中组织的两个加强营,其兵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讨论加强营的兵力问题时,绝不可以一概而论,它涉及到各野战军“营级”部队的标准兵力数字、视任务情况需要加强配备的兵力兵器数字两大因素,而两部分又是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四野的一个步兵营满编状态下足足有600多人甚至更多(不妨回忆下攻锦战役的配水池战斗,那个加强营有800余人),所以基数就相对较大。

而在同一时期,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步兵营,都还达不到600余人的兵力值,通常在500人左右甚至更少一些,第三野战军也能达到600人左右。

这就意味着,如果几大野战军的部队都组织加强营遂行特殊作战任务的话,兵力数字肯定有所不同。

如果作为基干的那个步兵营,在战场上还处在没有完成补充的状态下,那么兵力数字更要少一些。

另外还需要考虑任务属性,来决定加强分队的规模和兵种,比如352团和383团的两个加强营,首先加强的是团属侦察连(或称为侦通连),就是为了加强单位战斗力,因为团属侦察连的军事素质肯定要优于普通步兵连。

那么既然352团加强营携带了迫击炮连,则383团加强营就应该额外配属步兵炮连,因为他们最终都要与琼纵汇合。

道理明摆着,两个加强营跟琼纵会师后,岛上我军的炮兵种类就比较齐全了,无论是打击敌人步兵纵队的迫击炮、还是射击敌人碉堡和卡车的步兵炮,通过两个加强营的偷渡都配齐了。

而迫击炮连和步兵炮连的编制人数肯定有所不同,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加强营的具体兵力兵器数字,都都是有其特殊性的。

两个军编组的加强营成功登陆以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南岛上的接应力量,但是毕竟也不过1800余人,从整个敌我力量对比来看,当主力强渡时实施“里应外合”的力量仍显薄弱,所以经过邓华和韩先楚的商量并报上级批准 ,决定由两个军各自再组织一个“加强团”,在敌人正面实施偷渡,从而使岛上的解放军接应兵力达到师级规模。

这两个加强团分别是:第40军以118师352团主力、第353团第二营、一个炮兵临时大队,共3000余人组成加强团,由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和琼纵副司令员马白山率领,由于352团已经先期偷渡了一个营,所以这个加强团兵力数字增加的并不明显,该团于3月22日登陆成功。

另以第43军127师379团为基干,配属第381团一营和团警卫连组成加强团,总兵力为3733人,这个加强团兵力增加的就比较明显了,该团于4月1日登陆成功。

两个加强团加上前面两个加强营,四野登岛部队已经达到了8500余人,吊打缺额缺编的敌人两个师完全没有问题,为海南岛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0年4月10日下午17时,邓华司令员下达了大规模强渡的作战预备命令,16日晚7时30分钟,渡海兵团扬帆向南!

《士兵突击》中,高成的一句话,很有探讨价值:我在营里威,团里横,16个连长我老大。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成的说法真实反映了我军的编制情况,并非严格按照三三制的编制原则。

图|《士兵突击》高成剧照倘若按照网友“三三制”的算法,一个营也就300∽400多号人。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笔者以配水池战斗为例,给大家说明问题。

1948年10月9日,辽沈战役关键一战锦州外围作战正式打响。

是战,解决锦州外围之敌的关键所在,就是看能不能顺利攻克配水池。

配水池顾名思义就是一供水设施,于1937年由日本人设计建造。

配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净高达6米。

图|配水池战斗遗址平日里,配水池的地位并不突出,用于供给锦州用水。

可到了战时,配水池居高临下,且靠近公路线,成了易守难攻之地。

因而,锦州守敌指挥官范汉杰,苦心经营配水池,将其打造成了要塞化的防御阵地。

范汉杰命人将水全部放干,整修成了一个近乎永久性的碉堡。

此外,范汉杰还在方圆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带,修建了多个永备碉堡,并辅之以交通壕连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配水池是一片。

图|范汉杰范汉杰还不放心,又在配水池部署了滇军第93军暂编22师1团1营2连,另有一个重机q连、一个战防炮排配属作战,兵力接近300人。

抑或是自我壮胆,敌号称是“铁打的汉”,并在主楼上写了一句醒目的标语:配水池是第二个凡尔赛!狭路相逢勇者胜,东野总部派出三纵第七师二十团一营,营长赵兴元打头阵。

野司高度重视配水池战斗,我攻坚部队兵力800余人。

由于敌已是困兽之斗,配水池战斗打得极为惨烈,自10月12日上午开打,一直打到傍晚,敌不断增兵,兵力超过一个加强营。

图|配水池战斗相关剧照据战后统计,我攻坚部队仅剩20多个人,站起来的只有6个人,阵亡率超过了95%。

笔者详细介绍配水池的目的有二:一向我攻坚部队致敬、二详细介绍加强营的配置。

东北野战军的满编营为600人,800余人显然为加强营配置。

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东野奉命进行整编,统一部队番号和序列,各纵队改称军、旅改称师,采用四师制。

1949年2月,全军进行整编,奠定了我军的编制基础。

除四野外,其他野战军都是“三三制”编制原则。

图|辽沈战役胜利建国后,我军编制虽有变化,可整体上还是延续了1949年2月的编制。

七十年代,我军部分简编军实行乙种师编制,下辖团都不是满编的。

这就决定了,我军营一级单位不会达到满编600人的状态。

1985年6月,中央军委实施百万大裁军战略决策,全军24个野战军整编为合成集团军,强调多兵种联合作战,技术兵种大幅度提升。

进入九十年代,我军实行“师改旅”,营一级突破了传统的“三三制”。

图|百万大裁军历史旧照所以,一个加强营有多少人这笔账,还真不能按照“一营三连”去算。

特别是2016年军改后,全军野战军实行合成旅,下辖若干合成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成营就是“加强营”,融合了炮兵、步兵、工程兵等多兵种,人数约在700人左右。

大家可能好奇,我军现在的合成营怎么比配水池战斗中的加强营人数还少?上文说到,我军自合成集团军整编后,技术兵种大幅度提升。

合成营所处时代,早已不是小米加步q,高度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这就要求兵不在多而在精。

图|我军某部合成营演训再者,合成营有轻、中、重型之分,人数也不全是700多人左右。

类比加强营,根据遂行任务的要求,人数也不全是800人左右。

换言之,一个加强营的人数在700∽800人之间。

至于加强营怎样实现加强?笔者为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作战直插奇穷河北岸期间,第55军165师493团2营,奉命配属团100迫击炮连、1个82无坐力炮排,攻占敌固守高地,为我军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图|对越反击战是战,我493团2营打头阵,100迫击炮连、1个82无坐力炮排给予火力援助,本质上属于营一级的“步炮协同”。

此类配置,为临时建制,战后即回归原单位。

聪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配水池战斗还是直插奇穷河北岸,都带有浓厚的多兵种合成作战的色彩。

现在的合成营,一改以往临时性的编制,将各种火力配置有机搭配。

平时一同训练,实兵实d演习中通力协作,辅之以信息化、机械化、数据化,合成作战能力大为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我军从加强营到合成营的华丽转身,这背后也是共和国壮丽的奋斗史诗。

参考资料:[1]《师旅团营的由来》(〈中国民兵〉1990年03期);[2]《血战配水池,一个营只剩下5名战士和1名随军记者》(中国军网);[3]《中越战争十年》(闵力·四川大学出版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54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