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简介

周敦颐的简介,第1张

周敦颐的简介 如何评价北宋周敦颐及《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其经典金句出自千古绝唱《爱莲说》一文。

其文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作者周敦颐鼎鼎大名亦然。

这篇文章深蕴的清廉文化,至今还滋养着我们。

一、清廉一生(1)、生平简介周敦颐(1017~1073年)哲学家、文学家,宋代理学创始人。

字茂书,原名敦实,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曾任大理寺丞、太子中舍鉴书等职。

熙宁中,知郴州(今湖南郴州)后为广东转运判官;晚年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

1072年,周敦颐辞官在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创办濂溪书院,定居讲学。

他将门前的小溪命名为家乡的“濂溪”,其居室为“濓溪书堂”,后人遂称其为濓溪先生。

周敦颐以莲花之高洁寄托自己的心志。

1073年6月病逝于庐山濂溪书堂,终年五十七岁。

(2)、博学力行周敦颐一生为人为官正直坦诚、清廉,光明磊落。

性情朴实,襟怀淡泊,洁身自好,鄙视世俗。

“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之莲花。

信古好义,志趣高远,博学力行。

他据宋初道士陈搏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认为“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无极”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范畴;又有“人极” ,即“诚”,“诚者,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公认他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太极图说》一卷,《通书》四十篇。

其思想以《易经》和《中庸》为核心,又接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而构成自己的体系。

(赵文博《中国通史》)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后人编为《周子全书》。

周敦颐还著有30多篇诗文,篇幅虽短小,但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莲香醉人 (1) 、创作背景 相传在嘉祐八年(1063年)5月,周敦颐应邀与其文朋诗友游玩聚会。

兴之所致,众人便相约题诗作文。

周敦颐挥笔而就、一气呵成,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它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

(2)、意境深远“说”是古代一种记叙议论文体。

《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风节、品质: “莲,花之君子者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清幽的香气,香远益清,莲香醉人,荷韵悠悠。

它像谦谦君子,一尘不染 ,正直坦诚,这样的风骨谁人不爱。

作品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赞美,歌颂了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心志。

作品借咏花而咏人,在抒写对莲花之爱中寄托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追求。

作者先提出陶渊明爱菊;自唐以来,世人多爱牡丹;而自己独爱莲。

慨叹世人爱菊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

结尾表明自己对世间争名夺利之人的厌恶。

作品艺术特色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语言古朴自然,平淡晓畅,如行云流水,把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

文章脍炙人口,一经问世,颂声遍野,享誉海内。

三、荷香脉远在周敦颐逝后五十多年,金兵攻陷汴京,其曾孙周靖护从宋高宗南渡长江,侨居浙江杭州,后退居绍兴的诸暨县杨曙霞村,韬光养晦,寓情山水,成为周氏迁居诸暨的始祖。

如今周氏祠堂重新修葺一新,房梁上的木雕从新上漆鎦金,焕发出当年的神韵与历史的沧桑。

大厅戏台对面,高悬着“道学流芳”的牌匾,还有三个火红的大灯笼,分别写着 “爱莲堂”三个大字。

每当年节和重大祭祀活动时,周敦颐的画像就被挂起来供奉。

周氏家族曾经有过的昌盛和对祖先周敦颐精神的崇敬,在人们的心灵里记忆中,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成为了有形和无形丰硕的文化遗产。

浙江绍兴风生水起,人杰地灵。

伟人有诗赞曰: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周总理的祖居、鲁迅先生的故居就在此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63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