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第1张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关于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现在人们总是说是因为中国落后了什么的。

总的来说,首先,中国是封建制度,英国是先进资本主义制度。

一部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血腥崛起、东方封建国家惨败的历史。

毕竟,从总体上看,资本主义制度是更先进、更科学的制度。

这也是胜负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从战略战术,以及打仗的决心和意志来看,中国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在几百年的对外扩张和侵略中,英国的战略战术已经相当成熟。

正是这样,英国才能在世界五大洲作战,成为一个日落帝国。

与当时中国的经济影响力相比,几乎等同于今天的美国,入侵者只有几千人。

当时,即使清军的武器装备不给力,也不是没有可能挡住几千人。

而且,清军的武器装备与英军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如果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清军能扬长避短,避实击虚,诱敌深入,不搞阵地战和守卫战,还是有机会打赢运动战的。

中国幅员辽阔,后方纵深,可以用一线、二线、三线防御打消耗战,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和意志。

完全有可能把敌人引到内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分割包围,打赢一仗呢?三元老百姓都能做,正规军为什么不行呢?而且,敌人远道而来,战线如此之长,尽管英国海上能力强大,中国缺乏切断海上航道的能力,但其后勤补给并不容易。

相反,中国部署到国内前线的速度比英国还要慢,补给不足。

考虑到各种因素,这场战争的失败不能简单归结于落后。

统治者缺乏殊死搏斗的意志和灵活的战略战术也是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让自己去取代道光皇帝,一直把战争拖下去,那么这场鸦片战争还真有可能慢慢地把英国人拖得失去耐心,最终撤回他们的军队。

可惜道光皇帝没有咱们现代人的知识,他也不可能有那样的气节,所以他就乖乖地在和约上签字了。

鸦片战争失利的直接原因就是英国比中国先进得太多了,完全是降维打击。

清朝的军队是打一仗败一仗,从来都没有胜利的时候。

过去有人说,如果用林则徐带兵,一定不会输。

其实并非如此,林则徐去打,比琦善强不到哪里去,还是必败无疑。

英国人在战争一开始是实行封锁政策,但是这一招对于大清国来说无关痛痒:我们本来也没打算开放,你愿意封锁就封锁呗。

于是,英国人改为攻击中国沿海的城市,向中国皇帝施加压力。

英国人也很聪明,知道自己兵力有限,不能深入中国内地作战,所以就攻击中国的沿海城市。

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地发挥英国海军的机动性,处处占据主动,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英国人首先在广州大打出手,毕竟他们对这里是最熟悉的。

这一打,被派来取代林则徐的琦善就看出来了:咱跟人家没法比,开战必输。

于是,他就和英国人谈判,而英国人居然开价不高(当然是在琦善看来)。

琦善自然就想到:既然花一点银子,送出去一个d丸小岛就能让战争消弭,那何乐而不为之?于是,他自作主张,和英国人签了条约(穿鼻草约),以为这样就可以太平无事了。

但是朝廷里有一帮吃饱了饭没事儿干的言官d劾琦善,说我堂堂大清,岂能与夷狄签署城下之盟?英夷有什么了不起?我大清天兵一到,自然让他们屁滚尿流。

道光帝也觉着这样不行,于是决定痛下杀手,剿灭英夷。

大清国最精锐的部队和最有威望的老将杨芳被派到了前线。

没想到,大清国的精华也远不是英军的对手,清军被打得狼狈不堪。

这下子,道光可就慌神儿了。

他意识到自己碰上了一支空前强大的对手,他自然而然地开始忧虑,如果这个对手大兵压境,要夺大清的江山该怎么办?我们今天知道,当年英国人没有这个想法,但是道光帝不知道这些,他必然会想到这一点,而他此后的一切举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条而做的。

英国人打得广州的清军龟缩在城里不敢露头之后,不知道得到了哪位高人的指点,开始挥师北上,直扑长江,目标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英军攻克了镇江,切断了江南税赋北上的通道。

这对于清朝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光帝自然就会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开始考虑议和了。

特别是,英国人的开价在道光帝看来真是很简单,英国人只要一个针鼻大的香港岛这块土地,别的地方都不要;英国人也只是索要有限的赔偿,而且一次性就可以付清,用不着像宋朝一样年年交纳岁币;英国更是用不着大清国俯首称臣,当儿皇帝。

因此,道光帝就会忍不住偷着乐,恐怕他还会纳闷,觉得这个英夷怎么竟然比自己的女真老祖宗还要傻呢?所以,鸦片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道光帝到死也不会知道,自己批准签订的《南京条约》具有怎样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他的心目中,这恐怕就是一场很简单外夷骚扰事件,根本算不了什么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647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