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翻译

雨霖铃翻译,第1张

雨霖铃翻译 《雨霖铃》中的“催发”是什么意思?

催,催促

发,出发。

催发,就是催促出发!兰舟催发,就是柳永的恋人(小可认为是这个女人就是当时的一名歌妓,她的艺名叫做“虫娘”),相当唯美的一个名字,才艺也定然不凡,要不然不会和柳永私订终身,柳永真正喜欢的女人,才学能差到哪里去?而这个“兰舟”,指的不是这名歌妓所在的船,而是柳永将要乘坐的船。

因为兰舟在当时指的不是兰木制造的船,而仅仅代表船。

当然一定是涉及到情爱相思的词里才可以用“兰舟”一词。

再说回到催发!白乐天《琵琶行》有一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指的也是出发。

用“发”来形容乘船出发的诗词很多,比如孟浩然《湖中旅泊寄…》“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比如岑参《江上阻风雨》“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比如朱彝尊《洞仙歌》“行舟已发,又经旬调笑”,比如文天祥《酹江山》“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比如姜白石《庆宫春》“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比如陆游《晨起》“市晚船初发,奴勤地已耕。

”“催”做为催促之意,诗词中更是常见,尤其是“催人老”三字更是被古人用了一百多次。

单以催字论,三百首里有一句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杜甫有“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东坡有“凭陵急桨两相催。

想伊归去後,应似我情怀”,陆游有“才浅笑,却轻颦。

淡黄杨柳又催春”,辛弃疾有“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晏几道有“画幕凉催燕去,香屏晓放云归”,但是,催发连在一词,不一定是催促出发,也可以引伸为催促发生,催促出现,催促显现之意。

比如东坡“为公过岭传新唱,催发寒梅一信春。

”这个催发,指的是催促开花。

比如杨万里“十诗小试春风手,催发溪梅两岸花。

”也是此意,比如唐伯虎“何必伤心催发白,会当动手补颜朱。

”指的催促头发变白历鹗有一句“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这个催发指的风要发出的声音。

所以,催发何意,得看上下文方能断定。

催发,其实是字面意思,但这两个字带有情感色彩,把当时那种氛围烘托出来。

一起来看看柳永的《雨霖铃》,我想换个角度去品读,看到的却是风流才子的另一面,人人都渴望被爱世人皆说浪漫当如三变先生,风流当数柳七先生,洒脱便看耆卿先生,不管是三变,柳七亦或是耆卿,皆是柳永。

出身于宦官世家的柳永,自小就接触诗词文学,但其身上却拥有与传统不相符的浪漫气息和儿女情长。

才华横溢的词人往往是叛逆的,出身优良的他却不愿被这种身份所捆绑,也许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柳七也许是疯了,但他确实是逃离传统家庭的牢笼,纵情于情场,获得了肆意的洒脱。

那柳七当真就那么无坚不摧吗?面对着家人的指责,官场的失意,世人的不解,内心当真毫无波澜吗?《雨霖铃·寒蝉凄切》就向我们揭示了外表看似无坚不摧的风流才子,内心依旧是温柔而孤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柳七他双手一挥,一幅不舍分别之景油然而生,字字诉情,情真意切。

上阙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篇。

一开场就给我们展现了这么一幅图:树上的秋蝉在凄切的鸣叫,那嘶哑的声音听上去真让人一阵悲楚,三变先生面对着长亭伫立着,夕阳渐渐西下,昏黄的光线打在身上,化成一幅金黄色的轮廓图,空气中弥漫着大雨之后的迷蒙气息,这种气息十分的疏离与清冷,三变先生不由自主裹紧了自己身上的素袍,散落的头发在冷风中飘荡。

这么一种场景铺开,也许我们会问那到底词人为什么会出现于此呢?紧接着下一句就告诉了我们原因,"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原来词人是在辞别呀!即便面对着都城帐下的践行之酒宴,词人也无心饮酒,这满腹的愁绪与不舍,又怎能被酒给消化了呢?三变先生站在船的旁边,久久伫立不愿离去,他的思绪渐渐远飘,飘到了心中的那个地方,这时船上催促出发的声音传来,彻底打断了三变先生心中的惆怅。

内心过于悲痛,哽咽握着送别之人的手,满肚子的话全被吞进肚子。

都说男子有泪不轻d,可这位大才子此时却哭了,哭得像个泪人一般,三变先生心里想着,这次我的离开,去到那遥远的远方,迢迢千里,山一程水又一路,在这个一望无际的昏暗天空中,我又该何去何从呢?这便是上阙中絮叨的离别之景,我们感受到的是心酸苦楚。

词的下阕,便开始直抒胸臆。

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不知惊艳了多少人,但凡歌者都在为此句的伤怀而痴迷,对于多情之人,最不愿面对的就是离别了。

更何况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我独自一人的秋季,大抵最痛的是心中的凉意吧!古人都好酒,酒可解愁化孤单,三变先生夜不能寐,独而饮酒。

可醒来之后,我又该在哪里呢?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形中道出了多少的心酸,词人自噫,"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自己的归宿了,紧接着"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道出了词人心中对于离别的不舍,我这走的一年中,即便我遇见了什么难得的奇景,终究抵不过我和你在一起的所见之景。

我这一走,再也没有什么人能够听我的絮叨了。

我的心中话,又该向谁去说呀?浪漫至此,叛逆如斯的柳永,内心还是需要关怀与理解的。

也许我们在史料中,在课本中见过三变先生的肆意,见过三变先生的洒脱,见过三变先生的叛逆,亦是知道旁人对这个整日流连于情场,醉倒于女人身的哀其不孝,怒其不争,可大家有没有体会到这位大才子心中的心酸与苦楚呀!年少离家,独自一人,官场失意,亲人不解,旁人厌恶,他醉于情场,大概就是因为耆卿先生内心太过孤单了,没有一人可以理解他,唯有整日与酒作伴,在佳人的欢笑声中狂饮,在世人的不解中狂笑,暗自吞下无数的苦水。

一代风流才子柳永,内心竟也是如此的柔软与渴望关怀。

看,那个久驻的人又出现了,这次,我冲了上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74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