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体现了诗人离别康桥的依念不舍的心态,将自已比拟为云朵轻轻的来轻轻的离去,不声无息的悄然离去,心中惆帐表达至尽。
"金柳""新娘"写岀黄昏的景色,金柳是夕阳下的柳影,不是诗人写不出如此的比喻,同时又比喻心中的荡漾、激动的离别心情。
诗人将自己比着水草,流露出与世无争,欲为安静,又要寻梦的复杂心态;又想把心中离别之情,心中的理想高歌,但在异国他乡,只好压在心中,悄悄的沉默在心中。
从黄昏写到夜景,把康桥的景色和自已的抱负全部展现出来了。
是诗是画,是自已的思绪,自已的离别之情跃然句中,这就是这首诗绝妙之处。
读了令人如身临其景,真使人回味无穷。
谢谢邀请!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个人也比较喜欢徐志摩的诗,特别是这首《再别康桥》,《再别康桥》包括哪些情感宣泄呢?他的创作背景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先来介绍一下徐志摩: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他的代表作品中《再别康桥》最广为流传,经常被拿来作为朗诵比赛用。
《再别康桥》也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诗中的情感这首诗意竟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
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再别康桥》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写作背景:《再别康桥》这首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
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