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第1张

自我提高内驱力 如何激发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学习

孩子的学习动机有10个层次:其中的第2和第3层动机,家长们最熟悉,也用得最多。

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惩罚和监督等措施来推动孩子学习,也就是俗话说的“胡萝卜+大棒”模式。

然而,心理学家的研究却发现:外部奖励对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兴趣并无帮助,反而会降低了孩子的内部驱动力。

这是因为,一旦老师和家长经常使用“胡萝卜+大棒”模式的话,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奖励,而不是为了兴趣”。

所以,当外部奖励无法持续增长来满足他们的时候,孩子对于学习本身的积极性很快就消失了。

反过来,惩罚也是一样。

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有一家幼儿园为了促使家长们放学时按时将孩子接走,规定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将孩子接走,就对他们罚款3美元。

结果迟接的现象不降反增。

这是因为,家长们都认为:既然我已经交了罚款,那么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迟接,让老师多照看一会儿孩子是我付费购买的服务。

看,这就是惩罚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些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掩盖、推脱、伪造,以逃避惩罚。

如果实在逃不掉,也无非是写检讨、关禁闭、罚站罚抄,最多也就是一顿打骂。

当惩罚过后,“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过不了多久便又故态复萌了。

可见,外部的奖励与责罚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来说,却往往起到的是负面作用。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才能激发内驱力,让孩子“我想学”呢?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多“示弱”。

要记住,家长变“弱”了,孩子往往就会变“强”了。

有些事情多做,但有些事情少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聊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有他们的心愿和理想,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

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会进一步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反之,在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家长就尽量不要插手了。

比如,准备第二天的文具用品、整理书包、订正作业错题等。

要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尽量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尽情探索。

这样,孩子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带“主角光环”,对待学习才会有持续的热情与动力。

只要孩子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他们的内在的驱动力就会马力十足。

2.尊重孩子对观点的表达即便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是白纸一张,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喜好和情绪,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发言,尊重孩子的观点表达,认真对待这些“童言童语”,甚至可以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一个孩子只要从小得到足够的尊重,拥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勇于发言,他就会慢慢地意识到,要对自己说的话和做的决定负责。

3.帮助孩子制定并达成目标“目标设定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而当这个目标“明确具体,具有一定难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时,效果是最好的。

当我们为孩子制定难度适中的目标时,他们努把力、“跳一跳”就可能达成。

这种情况将会大大激发出个人的内驱力。

成果日积月累,便是蜕变。

看似能把人击垮的难题,经过分解,逐个击破后,一旦跨过去了,就会成为他了不起的成就。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制学习计划,设立阶段目标,把达成目标需要做的事拆分。

这样,孩子会获得十足的胜任感,积极性和自信心自然也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这团火焰其实就是孩子心中的内驱力。

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的内驱力。

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的研究也很多,本文我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详细说一说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大部分的孩子学习都是被动,一般的表现如下:1、孩子不爱学习2、孩子学得很痛苦3、孩子学习没有方法4、孩子把学习当做任务5、孩子习惯了父母陪着学习要想让孩子自主学习,有几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乐趣与好奇心这是学习的启动器,特别孩子小的时候,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一般都能吸引孩子去学习。

孩子的知识面不是很广,普遍都会对一些新奇的东西感兴趣,但是各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没有统一标准的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材料。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一般人的好奇心都维持不了太久,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是会迅速消失。

如果想持续的投入学习中,需要其他的因素来支撑。

【注意点】激发好奇心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看书、看视频、听故事、生活中实践等等来实现。

另外,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家长如果能够及时地帮助孩子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往往就能让孩子有比较强的探索精神。

好奇心不是简单地玩乐,而是渴望深刻了解和掌握的渴望。

家长平时应该鼓励孩子去探索,对一个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深入学习。

在这里我推荐家长是用网络来帮助孩子启动好奇心,单纯阅读书籍的学习方法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学习应该是一个立体化的,更立体的感知能够让孩子的体验更加深入。

各种纪录片、自然科学的视频资料、经典的动画片、经典电影等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材料。

一般我们的选择都要从获奖作品中挑选,不能仅仅为了让孩子开心就选一些看起来很流行的材料。

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现在的孩子知识很多,但是脑子很乱的一个原因就是被很多的不良书籍和动画片误导了。

电影需要家长给孩子精挑细选,大家可以从迪士尼获奖影片中找到不少很好的动画片。

而纪录片,则从BBC的作品中就能找到很多合适的材料。

二、成就感,可以掌控的感觉成就感是维持孩子学习最强的动力。

一个孩子感觉到了成就感,那么往往就能够持续的投入精力学习。

成就感来源于很多方面:老师或者家长的夸奖,一个好的成绩,自己感觉能够很好地完成,透彻地掌握等。

大部分孩子厌学的原因,就在于学起来很费力,感觉自己无法掌握。

【注意点】成绩和夸奖实际上只是一个过渡,真正的成就感来源于内心感受的掌控感:我能做好!现在的教育方式让太多的孩子失去成就感,不到几年就会出现不爱学习的情况。

主要原因在于:有些题目太难,大大超出孩子的能力,导致孩子有一种挫败感。

家长可以做的事情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答案,死记硬背下一个答案不会强化孩子的成就感,反而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需要依赖大人。

比较好的方式是给孩子做一些关键的解释,给孩子一个台阶,一个工具,然后让孩子自己得出答案。

真正的成就感来自于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时候孩子需要鼓励,但是过多地跟孩子说“你好棒!”实际上会伤害孩子的学习动力。

家长要注意夸奖孩子要走心一些,尽量能够夸到孩子的心里去。

比如如果孩子计算很糟糕,那么你可以找到孩子一些细节上面的进步来夸奖孩子,比如:你今天的计算题做得比昨天快了不少,而且退位减法今天都对啦。

今天写作业很认真,所有的题目都理解对啦。

这道难题尽管没有做对,但是你的方法很特别哟,我都没有考虑到,我们试着继续往下做。

三、自己在做决定孩子需要有自我做决定的体验,如果这个任务或者决定不是来自于自己,孩子就会损失一部分的能量。

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往往效率更高,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情绪上的磨蹭,使得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大脑的活性也更高。

【注意点】让孩子自己决定,不是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这里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要给孩子一些自我主导权。

比如写作业的安排,如果家长一直靠自己督促孩子、监督孩子,那么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累,而孩子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差。

比较好的做法是:跟孩子商定一个写作业的时间段,然后让孩子自己安排。

这个写作业的过程家长要逐渐由协助孩子转变成慢慢放手。

起初孩子的表现往往很难达到你的期望,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一定会取得不小的进步。

目前比较大的困境在于:部分孩子贪玩,而且家庭的环境中很多让孩子玩的诱惑,对于这部分孩子,一方面要减少干扰孩子学习的东西,另一方面要给孩子做好心里建设。

总结:孩子要想学习,比较关键的是学习的对象是否能够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反馈,是否让自己有自我感--自我决定,能够掌握。

父母在孩子上学的初期,实际上就是要帮孩子从这些方面获得体验。

我们的学校会让很多孩子厌学,这是学校的教学方式和竞争模式决定的。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这个补充不是知识方面的补充,更应该是一种平衡。

孩子在学校压抑了一天,回到家之后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写作业。

这一开始很难,但是值得我们去争取,帮助孩子找到自主学习的感觉。

我是翼翔老师,关心教育。

本文是我悟空问答的第986篇文章。

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78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