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衙门看你怎么理解?先来看看礼部的具体管理职权。
六部是指吏户礼兵刑工,那么六部尚书中地位最尊贵的是哪部尚书呢?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吏部尚书的地位最尊贵。
因为吏部尚书负责管理全国四品以下官员的考察、评判、升降和任留,手握人事大权,号称“太宰”、“天官”。
巅峰时的吏部尚书,甚至能和内阁首辅大臣平起平坐,可见其权力之大。
但是,以吏部尚书的煊赫权势,仍无法比拟礼部尚书的尊贵地位。
众所周知,礼部的主要职能是掌管全国礼仪制度、教育事务、科举考试和同藩属外国往来之事,也就是说礼部负责着国家的礼法、教育和外交。
若比较实际权力,礼部是不如吏部和户部甚至其他部门的。
但比起地位来说,礼部尚书却是最尊贵的。
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礼部掌握着全国礼法制度的制定权、执行权和解释权。
在理学盛行的明代社会,礼法是维持国家统治和思想控制的重要工具。
礼部尚书的首要职责便是保证礼法制度的顺利实施,小到衣帽的制式、出行的方式,中到房屋的规制、节烈的表彰,大到国家的祭祀仪式、皇帝的登基丧葬,都是礼部尚书的职权范围。
在明代那样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连衣帽的布料、颜色、图案甚至褶皱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旦违反,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严重的甚至会被判处谋反,株连亲友。
从皇帝到平民,都必须遵守礼法制度,礼部尚书在礼法方面毫无疑问是最权威的,因此礼部尚书的地位必然极其清贵。
其次,礼部掌管着全国的教育,礼部尚书必然会出任三年一次的会试主考。
一旦考试结束完成阅卷,无论之前是否有过教学过程,甚至不论是否相识,所有取中的进士,都将成为礼部尚书的学生,礼部尚书也将成为本科会试取中进士的座师。
在讲究天地君亲师的封建社会,师生关系就好比父子关系,而一旦确定师生关系,座师必须保护提拔学生,学生必须维护听从座师,这既是一种上下连结的方法,又是一种势力发展的方式。
也就是说,礼部尚书可能个人力量有限,但是他身后必定有一群学生弟子。
这群弟子紧紧依靠着自己的座师,在座师的提拔下不断进步,是朝廷的未来栋梁;另外,这些弟子的背后也有各自的势力网,彼此缠连在一起,组成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的支持下,礼部尚书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礼部尚书是入阁的迁帷之阶。
担任礼部尚书,熟悉国家礼仪,就是为入内阁做准备,因此礼部尚书又有“储相”之称。
一般情况下能担任礼部尚书的,都是或者圣眷深厚或者官声斐然或者实力雄厚或者兼而有之的帮派大佬,是官场上炙手可热的红人。
这份储相的气势,为礼部尚书的江湖地位做了最好的注解。
不管是礼法的权威,利益共同体的代言人还是储相的气势,就像鼎的三只脚,撑起了礼部尚书的江湖地位。
虽然礼部尚书的实际权力可能比不过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的油水比不过户部尚书,但是在六部当中,论地位的尊贵,礼部尚书却一定是首屈一指的。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所以礼部尚书既要饱读诗书,又要品德高尚,还要能服众,否则怎么品评天下才子。
礼仪和祭祀在古代都是大事,一定要办事严谨一丝不苟的人来执行,祭祀礼仪繁杂,一般人根本弄不清楚。
而且主持祭祀的人,还要有威望,有德行。
古人讲究天人感应,要是找一个平平的人去主持祭祀,老天会不高兴的,说不定还会降下灾难。
宴餐在古代也是有讲究的,该上什么菜,怎么个上菜流程都是有规矩的,主持宴餐也需要找个明白人。
所以礼部尚书的人选,必须要找这样的人。
而这样的人如果在礼部尚书的任上干了好多年,而且在这中间还能极少犯错误,并且得到大家的认可。
那就是说这个人符合做丞相的条件,可以把丞相这个位置交给他。
再加上礼部是清水衙门,又和其他几部来往不多,所以礼部尚书成了丞相以后不会偏向哪个部门,做事会一碗水端平的。
因此说清水衙门的礼部尚书是储相的第一人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