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作文

历史人物作文,第1张

历史人物作文 有关历史人物的作文

苏东坡 结识苏东坡并非偶然,从小就听老师说过他的故事,总是在他的故事里沉醉,如沐浴初夏的风里o 一个长衫飘飘的士人,有着飘逸的神情和胡须,那么慷慨激昂地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情满怀,激起片片雪白的浪花o浪涛滚滚间,时光无情湮灭了一个个意气风发的容颜,把鲜活的身影淘洗得没了形迹o他叹惜古人的消逝,自己的身影也在自己的叹惜中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大浪淘尽的人物中,他成了一个代表o 我曾深思,像他那样的一个人,该是完美的风流才子形象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o诗词文章,可供后人玩赏的也是举不胜举o纵观历史之河,虽浪花层起,又有哪朵如他一样洁白灵动?当他把豪放与俊逸洒脱结合得那样自然倾注笔端,天地之间,豪放词从此成为词中精品,与婉约词并立成了两大流派o 他是豪放词的代表,但他并不拒斥婉约o事实上,他的词中不乏婉约之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o”“小轩窗,正梳妆o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o”他也有情意悠长的时候呀!婉约缠绵,与豪放无关,展示了男人柔弱的一面o 他是爱竹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o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o”他脱了俗o住所旁,少不了竿竿翠竹,披风拂云o他的画卷中,秀竹姿容俊美,与诗文增辉o 他亦如竹o他有了竹的虚心宽阔的胸襟,有了竹的坚韧无惧的意志o他任人世的狂风吹过,任命运的打击降临,从不低下高傲的头颅o有时真想为之庆幸,他从深爱的竹中学会了处世的哲学o如果没有竹一样的胸怀和品质,他该如何应对一生遭贬的处境和失去爱妻的遭遇啊?在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生轨迹中,他离京城越来越远,心也越来越闲适o也许曾在逆境中有过一声叹惜,但那叹惜却化作了奇迹o他无论被贬到哪里,都能造福一方,惠泽他乡百姓o于是,在自身的不幸中,他方百姓感激的泪水成就了他的伟大o他是官员中的智者,强者,仁者! , 他最后葬身海南了,不必嗟叹o那是一个无尘的世界,碧波荡漾,椰风海韵中,他已长眠o凭吊者请放轻匆匆的脚步,千万莫惊醒了他的酣梦…… , 项羽 光阴倒转,恍惚之间我来到了那一天。

莽莽乌江印着如血的残阳,一如你身上滴下的铮铮铁水,那立拔山河的气魄随激流滚滚而去。

你是一个令我心痛的悲剧,虽然不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却是独具一格的悲壮,天地之间好不苍凉,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为你谱下诗篇,如果你听得到那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么你会惭愧吗? 你是一代英才,但却从不愿从头再来,你以为大丈夫就要无敌于天下,永立于不败之地,你以为东山再起会让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你错了,错得很离谱,离谱到根本不配做一个统领大半江山的霸王,只能永远成为一个为后人留下遐想的神话,再也不能像雄鹰一样傲视天下了。

你不会知道卧薪尝胆后的甜美,结局使你注定成为一个为后人“景仰”的懦夫,荣辱成败,不在一念之间,若当年的一切可以从来,我相信你能够力挽狂澜,其实并不是天要败你,是你败了你自己,或许这也是你最好的结局,历史终究是历史,你已经成为了过去。

你的爱与恨都随着江水奔腾远去了,如果你的灵魂真得还会有来世,我愿化作你骑乘的骏马,随你杀敌而去。

哎,可历史谁又能更改…… 悲——哉——,项羽!项羽,悲——哉——! 陶渊明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陶渊明就是死了一千五百八十年却还依然活着的人,他似乎还要永远地活下去。

登高望一望远方,陶渊明正坐着小船向我们划过来,他这是要回家去。

好久以前,有人曾看见他站在初冬的风里问自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这样问自己其实是他打定主意要回家了。

头一天发生的事情,让他心里老不痛快。

郡里派督邮来彭泽视察,秘书告诉他要穿着官服恭恭敬敬地去迎接,他听罢深觉侮辱,决绝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耶。

”说完这话,当即交出了公章,愤然离开了彭泽县衙,此时他不过才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

小船靠岸,陶渊明下船上了陆路,走了半个时辰,终于远远看到了自己的家。

他分外高兴,不禁加快了脚步。

家越来越清晰,他看见童仆和孩子们正靠在大门上等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进了简陋的院落,环视一周,陶渊明低声念叨了一句“三径犹荒,松菊犹存”,便进里屋喝家里人为他温好的酒去了。

陶渊明回上京住了些日子,因无田可种和偏屋失火,便举家迁往浔阳柴桑的园田居,在这里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生活。

初来乍到的时候,陶渊明在屋前屋后种了五棵柳树,乃自号五柳先生。

他在这里还写了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说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没多久就在四邻八舍间传开了,他说的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误导了好多人,别人都以为他的意思是说读书可以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其实他并不是那意思,他真正的意思是说读书主要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刻意咬文嚼字。

农民是很累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累了就要喝酒。

他家里穷,常常买不起酒,亲朋好友知道内情,就准备好了酒叫他过去喝,但是,他每次喝酒都总是要醉。

重阳节的那天,他在屋子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又为断了酒而发愁。

忽然,他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朝他走来,走近一问,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给自己送酒来了。

陶公见酒辄饮,没喝几杯,又醉了。

农闲时节,陶渊明就自己酿酒,有时候,酒酿熟了,找不到过滤的器皿,他就取下头上戴的葛巾漉酒,漉完,在缠到头上,看他那真率可爱,心无旁骛的样子,知道他爱酒如命。

陶渊明住在田园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常著文章自娱”,把什么得啊失啊,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有一次,他喝了酒,在半醉半醒之间,写了一篇《桃花源记》,描写武陵人捕鱼,缘溪而行却偶然发现了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静谧之地,在这里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男女老少生活富足,相处和谐。

这篇文章写得相当好,王维、韩愈、王安石、苏轼等人看了都十分羡慕,称赞这个地方是世外桃源,他们还想方设法去找这个桃花源,始终没有找到。

文章问世以后,不光名人们到处在找这个有“良田、美池、桑竹”的胜地,稍有见识的平头百姓也通过各种途径在找这个理想的乐土,只是现在还没有听说谁找到了。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是真的存在,还是根本不存在,这是一个难解的谜。

在浔阳柴桑住过了一些时日,陶渊明靠自己的劳动有了更多的财富积累,他有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并且在堂前种了桃李,在檐后栽了榆柳。

随着辞职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彭泽短短两个多月的官场生活逐渐淡出了他的记忆,他又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比如周绩之、刘遗民等。

陶公与一帮新朋友饮酒赋诗,往来唱合,十分闲适惬意。

因为陶、周、刘三人志趣相投,品位相当,附近的人称他们为“浔阳三隐”,他们听说后,相互走动得更频繁了,陶渊明也一改少言寡语的做派,往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抒胸臆,口若悬河。

陶公在和朋友交往中有一件趣事:其实对于音乐,他并不精通,但是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没有弦的琴,每逢朋友聚会饮酒,他就把这把琴拿出来,装出真在d奏的样子,其神其情仿佛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十分陶醉。

朋友们取笑他d奏无弦之琴滑稽,他则一脸肃穆地说:只要深知d琴的趣味就够了,何必在乎有弦没弦,发不发声呢。

陶渊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多在北边屋子的窗户下高卧于床,他手持黄卷,随风翻书,十分怡然自得。

他把自己跟远古的羲皇上人相比,认为自己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

陶渊明就是这样活着,对于来自官府的屡屡征召,他坚决拒绝。

有一天,他闲来无事,找出好久不见的笔墨,写了一篇《自祭文》,着实幽了自己一默,但是,外人不知道他是自己在跟自己开玩笑。

至于陶渊明现在在什么地方活着,看见他的人知道那个地方,不见他的人不知道那个地方

关于历史人物的作文290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88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