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如何不想她

叫我如何不想她,第1张

叫我如何不想她 如何评价刘半农和《教我如何不想她》?

艺屿EYESVOT |教我如何不想她情歌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追梦人》同样是微风吹动头发,同样是思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歌曲里,我读到了一样的真挚的情感。

图文无关爱国歌曲处处美景皆情景!《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微云、微风、头发和她,这个“她”字是刘半农的独创,至此,在汉字中以她指代女性。

远距离恋爱,想象着微风中的心上人儿,关于爱情和思念,在接近100年后的当代也是令人心潮澎湃的呀!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海洋、月光、银夜和她,又是一处绝妙的定情之地吧!浪漫温情,刻骨铭心…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落花、鱼儿、燕子和她,春天盎然,人们向往美好,也会想念心中的“她”,以上的每个意向,每处营造的氛围都在指向“她”,心中的缪斯,亦或萦牵梦绕的祖国。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1920.9.4冷风、暮色、残霞和她,此处不免有些悲凉,事实上刚开始此时还有一个名字《情诗》,然而,后来改名以此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她”也就成了祖国的代称。

刘半农全诗读下来,开始像在吃莲雾,清爽如风;接着像啃甘蔗,渐入甜蜜;然后,就像吃了一嘴的桑葚,唇齿留香,标记时令的颜色;最后,像极了腌过的梅子,配饭,就算在天涯海角,一粒家乡的梅子,不仅望梅止渴,也生津回甘。

诗歌,没有那么难懂,经历过,思考过,思念过,一切诗语都是心语呀!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1920.9.4【作者简介】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

出身贫苦,上中学时因向往辛亥革命辍学参军,后到上海做编辑工作。

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

另外他还一度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并被巴黎语言学会推为会员。

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

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

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分别是《瓦釜集》、《扬鞭集》。

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诗人英年早逝。

【作品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歌是刘半农的成名作,是一道传唱海内外的怀乡思亲之曲,著名学者赵元任为之谱曲。

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

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和热切的思念之情。

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不久诗人将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

那时的诗人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而那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其时诗人对故国的关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天空明净,大地宽阔,云儿在天空飘着,微风轻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她?”反问加强了感情和思念的深度。

在夜里,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

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

这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感情呀!“教我如何不想她”?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

这花因为燕子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有着更深的触动,更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中摇动,残霞映红了半边天,如野火在烧。

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之情。

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残霞。

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他也是早期新诗的作者中创作路子比较宽的一个。

他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外国诗歌的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

如这首诗中,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

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

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新诗的楷模,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本文精选于《世界上最美的诗歌》,图片采集于网络,分享给大家欣赏和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976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