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

雄浑,第1张

雄浑 雄浑是什么意思?《二十四诗品》把“雄浑”作为第一品,有何深意?

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了解何为《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即二十四种,写诗描述风格。

反应作者世界观,诗词的意境风格。

要细解就太多了,因为这是回答问题,不是做文章,知道大概意思即可。

至于雄为浑什么排第一?有何深意问题。

我个人理解;所谓雄浑;就是表达诗词的意境,要雄伟壮观,浑然一体的风格。

自然比后面,二十三种诗词风格,相对要高一些,所以它排在第一位。

并没有什么深意问题存在。

就如同咱们头条,首页置顶的意思一样。

或者说它是个冠军,阅兵领队的意思而已。

{谢邀}。

可以肯定地说,《二十四诗品》把“雄浑”作为第一品,有其深意。

一、何为“雄浑”雄浑,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雄健浑厚。

在“雄浑”品,是这样说的: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这几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再提炼一下,浑是完整,是浑然一体,是事物和概念未分化前的自然朴素状态,苍茫一气的油然之云象征的是“浑”的境界;雄,是一种至大至刚的状态,就象鼓荡无边的长远之风。

二、“雄浑”的美学特征“雄浑”之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美,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然一体,不可分割;2、自然美,绝无人工痕迹,是最高的美的境界;3、含蓄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超乎一切言象之外;4、传神美,不是形似的美;5、动态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是有生命力的、流动的。

如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句,苍茫的边塞风光跃然纸上。

如汉魏之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如李杜香象渡河,截断众流,力的美感。

读这些诗,我们感受到的是空间的无限大、力量的绝对大和视觉上的朦胧模糊。

这就是“雄浑”的三个重要特征。

三、“雄浑”的哲学渊源“雄浑”这一美学概念的形成,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与“浑”的哲学渊源有关。

《庄子》中有个混沌的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儵与忽是具体的、分别的,而混沌就是其反面,是浑然一体、无分别的境界。

只有在浑然的状态下,才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才能融入世界。

对“雄浑”的精神气象,朱良志是这么概括的:一如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充满圆融境界,又参与道家浑然与天地同体的精神气质,《易传》的与天地同其体,与万物同其流的“大人”精神也可见其影子,甚至中国佛教哲学“独坐大雄峰”的精神也与此相关。

就是说,“雄浑”一品,融汇了儒佛道三家哲学精神。

四、为什么把“雄浑”列为第一品“雄浑”之所以放在二十四诗品之首,应该说不是偶然的。

“雄浑”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其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贯穿于整个二十四诗品之中。

这一美学理念,透露出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的思想倾向:反对向外寻求知识的拓展,反对目的性的追求,主张向内诉诸心灵,超越心物、意象、形神的分别,与世界泯然一体。

此外,中唐五代以来,近体诗兴起,诗风渐趋琐屑柔弱,以致成健拔雄浑的诗风出现,推崇古典风味和气象,一时成为美学趣尚。

把“雄浑”作为第一品,也是试图改变诗坛敝柔弱之势的努力。

参考文献:《<二十四诗品>讲记》(朱良志)《<二十四诗品>的诗歌美学》(张国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131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