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六一曾经官至九门提督,掌管北京城治安,也是是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信任的人,后来死在两广总督任上,据说为尚之信毒死。
这个人与吴三桂没什么关系…… 至于帮助康熙制服鳌拜,那是二月河的小说里面写的,正史没有记载。
康熙是怎么确定吴六一是来救驾的?《康熙王朝》里面九门提督吴六一最后的结局如何?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九门提督吴六一在康熙“擒鳌拜”的过程中,平息了班布尔善借名“勤王”,实则欲坐收渔翁之利的叛乱。
此后得偿心愿,迎回义父。
这个角色就没被再提起过。
根据剧情,在合理纬度猜测,吴六一被抬籍了。
但是由于该剧中“三藩之乱”时,周培公的副将图海这个角色也是由同一个演员饰演。
于是很多网友就做了一个合乎情理的大胆的猜测。
那就是吴六一因为立功,被抬籍进入满洲旗,改名图海,后来又继续去立功去了。
你还别说,清初这种情况还真不在少数。
一个对康熙有救命之恩的汉人,被抬籍上三旗,入满洲旗籍,改个满名,不算过分。
但是原著小说《康熙大帝》告诉我们,这个猜测不成立。
因为在在原著小说中。
吴六一后来被任命为两广总督,被派到广东,替康熙“看着”尚可喜,结果他就被尚之信(尚可喜儿子)用阴谋毒死了。
但实际上如果按照原著小说,这段戏实际上也是没法拍的。
康熙在定下擒鳌拜之策前,吴六一能爬到“九门提督”这么重要的职位上,不在于他是康熙的亲信,而在于他这人的确有战功,且不群不党,是京城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康熙用吴六一的时候,让魏东亭给吴六一下秘旨,同时让魏东亭带着尚方宝剑,情况不对,立马砍掉吴六一的脑袋。
所以说康熙当时几乎不敢信任任何人,包括从小一起长大的魏东亭,康熙还在琢磨,吴六一有问题,可以让魏东亭砍他脑袋,但如果魏东亭也有问题该如之奈何?吓得苏麻喇姑从此对待康熙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推心置腹了。
而孝庄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
知道这种复杂局面之下,靠一道秘旨,一个魏东亭,这种保障太薄弱。
康熙对吴六一无恩啊。
所以孝庄派人打听到吴六一是个重情义的人,他的义父叫洪家声对他有恩,但是此刻因为犯了事在大牢里。
于是派人把洪家声救出来送给吴六一。
这样一来,吴六一就欠康熙一份人情了。
而就在吴六一打败班布尔善,请求康熙打开宫门上朝的时候。
康熙再一次陷入了犹豫。
他怒斥了魏东亭,问道,你知道吴六一和班布尔善究竟谁是来救驾的?谁是来杀自己的?直到康熙听到了士兵们的脚步声越来越远,应该是撤离了,才让魏东亭打开宫门。
这也就是说,康熙从头到尾就根本没有选择彻底地相信吴六一。
所以更不可能因为这一次事情,就将吴六一纳入嫡系。
就算真的认同吴六一,应该让吴六一继续当九门提督,甚至让他领了领侍卫内大臣,而没理由让一个耿直的人去做那种韦小宝才可以担任的工作。
然而回到正史,这一切都是故事情节而已,还原历史现场,更精彩。
吴六一的部分历史原型应该是吴六奇。
因为吴六奇的外号也叫“铁丐”,也曾因为救出受“明史案”株连,被判了死罪的恩人海宁大儒查伊璜而留名。
而这个查伊璜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金庸(査良镛)的祖上。
吴六奇此人在历史上颇有争议。
因为他原本是南明的旧臣,率部降清后,成了清朝得铁杆,在广东,福建地区抗击明郑集团不遗余力;在潮汕等地区执行“禁海策“、“片帆不得下海”等政策可谓鞠躬尽瘁。
因而被顺治破格赏赐,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但由于救了查伊璜,因此他在《鹿鼎记》里形象则非常正面,再加之吴六一这个形象的塑造,那就更是忠诚良将的典范了。
然而康熙8年(1669年)康熙“擒鳌拜”的时候,既没有九门提督这个职务;也没有吴六奇这个人;清朝历史上更没有汉人担当的九门提督。
因为“九门提督”设置于康熙13年(1674年);而吴六奇病死于康熙4年(1665年)。
由于九门提督长期统率3万人左右的精锐部队,他的得失直接关系到皇帝的安危。
所以清朝最高统治者对九门提督的人选极为重视,非满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担任。
文/炒米视角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康熙王朝》是在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康熙大帝》的基础上加以影视元素的二度创作。
它不仅将清圣祖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间的朝堂风云与社会气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还刻画了一个个饱满而立体的人物。
其中九门提督吴六一就塑造地十分成功,然而他的结局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吴六一在剧中是一个汉人,因其才干了得且执法为公,故官至九门提督。
他主要负责北京城内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的守卫和门禁。
另外还负责城内的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工作。
说得通俗一点,他就是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为“从一品” 。
清朝初年,能当上这么大官儿的恐怕没几个。
不过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要数当年协助康熙帝平定鳌拜之乱。
起初吴六一并未得到康熙的重用,直到鳌拜越发居功自傲、甚至企图夺取皇位时,康熙才下定决心,寻找契机除掉鳌拜。
而此时京城内外的军队俱为鳌拜所掌,惟独九门提督吴六一除外。
于是吴六一被鳌拜与康熙两边拉拢,虽然他表面上应和鳌拜,但实际上早已听命于康熙。
想当初康熙引鳌拜单独前往其宫殿觐见,然后趁机命侍卫与鳌拜在殿前搏斗。
谁想班布尔善居心叵测,竟想坐渔翁之利。
他一直在宫外观察,待鳌拜被康熙制服时,他用巨木不断撞击宫门,意图冲进宫殿刺杀康熙,然后转嫁给鳌拜。
紧急关头,吴六一率军及时赶到,经过一场血刃最终将班布尔善拿下,康熙方才泰然走出大殿。
看过影视剧的人都知道护驾有功的吴六一在鳌拜之乱后被升为两广总督,但剧中对他的交代就此戛然而止。
再次出现时,就是他在赴任两广总督途中死亡的消息。
不过剧里后来又出现了一个人,长得和他一模一样,那就是满族人——马佳氏.图海。
对此,一些人认为图海就是吴六一,只不过因康熙顾忌吴六一汉人身份,故赐他满姓。
但实际上他俩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得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
毕竟图海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而且他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
除此二月河也在原著中明确交代吴六一最终死于赴任途中。
而且他有意暗示读者吴六一是被尚之信毒杀致死。
尚之信乃清朝三大藩王之一的尚可喜之子,而吴六一前往两广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平南王尚可喜。
将这两点联系在一块儿就能看出巨大利益冲突。
更何况尚可喜拥兵自重、独霸一方,他在广东设私税、垄断盐产,每年凭此收入百万银两。
吴六一又是个不近人情、铁面无私的人,他若来到广东,必然损害尚可喜的利益。
如此联想,尚可喜派他儿子毒杀吴六一就顺理成章了。
尽管是影视剧,但吴六一的形象已深入大众心中,那么如此忠义、勇敢、正义之人在历史中能否寻得原型?还真有,那就是吴六奇。
他是广东丰顺(今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南厢大衙)人。
自幼酷爱读诗书,只可惜嗜酒好赌,最终荡尽家产,只能浪迹江浙。
好在后来被人举荐入伍,因屡立军功,十分得南明朝廷赏识。
再后来他率兵降清,并在潮汕等地区实行“禁海策“、“片帆不得下海”的政策,又得顺治帝赏识,不过他在康熙四年(1665)就病逝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