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最著名的一篇散文,就是《桃花源记》。
陶潜,生性正直,人品高尚,清白做人,刚正不阿,不阿谀逢迎,看不起那些拍马屁的卑鄙小人,宁可站着死,不願跪着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公元405年,陶潜为了养家糊口,到彭泽县任县令。
到任伊始,上级派了一个官吏到彭泽县视察工作。
陶潜准备按正常礼数迎接。
身边的一个助手悄悄告诉陶潜说:这个来人不同寻常,不但架子很大,而且非常贪婪,必须穿戴整齐迎接,还要准备一份厚礼。
陶渊明听罢,勃然大怒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也。
意思是说,我不能因为去当每月领五斗米的县官,去小心翼翼地巴结这个地方无赖!于是陶渊明愤然辞去八十多天的县令,回乡务农。
不为五斗米折腰,成就了一段佳话。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做人的准则。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个人有骨气的象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是顶天立地的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世世代代为人们所传颂。
它是那些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公仆们的精神食粮。
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的激励下,千百年来,涌现出无数的清官廉吏。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焦裕禄,数不胜数。
陶渊明的作品很多,批判贪污腐败,'针刺时弊的诗词散文不少,但最能体现作者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社会,向往自由的作品,应该是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记》。
作者厌倦官场尔虞我诈,拍马奉承,媚上欺下的丑恶现实,一心向往自由和谐,公平公正的理想社会。
借渔人之口,进入了一个理想王国一一世外桃源。
故事记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见闻,描写了一个没有君王,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参加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男耕女织,和谐共生。
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这个社会,恬美宁静,悠闲安乐,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
在写作上,语言朴实,对想象中的境界描绘的生动传神令人神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桃花源记》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将继续发扬光大。
名潜,字元亮,陶渊明:生卒年365一一427袓籍: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性格:淡泊高洁、刚正不阿、平和旷达。
身份: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传世名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岂能为五斗米折腰。
好读书,不求甚解。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失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一生几次出仕,几次辞官。
29岁时,经亲友推荐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很快辞归,不久州上又招他去做主簿,他拒绝了:36岁时,在江陵桓玄暮府任职,因母丧辞官还乡:40岁始任军职,仼镇军将军参军,第二年改任建威军参军,八月为彭泽县令,至十一月,还是因为无法面对政治纷争和黑暗现实,最后一次弃官,选择了归隐。
仕途失意的陶渊明,在文学创造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首次将大量的农家生活和劳动写入诗歌,扩大了诗的创造内容。
在陶渊明笔下,田园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归田园居五首》,《,饮酒二十首》,《劝农》、《荣木》等是他田园的代表作。
在这些诗歌中,陶渊明描绘了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歌唱了亲自参加劳动的感受。
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他对隐居的热爱,对安宁闲静生活的追求,展示了一种随遇而安,淡泊平和以及安贫乐遒的旷达胸怀。
除田园诗外,陶渊明还写过一些咏史诗,如《咏荆轲》、《咏二疏》和《咏三良》等,读这些诗,我们能感受到陶渊明的政治抱负以及他激烈、慷慨、豪放的一面。
通过他的《杂诗十二首》,可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寞、惆怅之情。
陶渊明毕竟是饱读经史的文人,济世之志无法实现,仅仅共道桑麻是不能满足他的精神需要的。
这些诗与其散淡的田园诗,恰好合成一个整体,完整的反映出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陶渊明在散文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虽然数量不多,却也清新,富有情致,《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归去来兮》是他归隐后以第一篇作品。
文中作者虚拟了"木欣欣以向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的景象,表现出陶渊明对乡居生活充满了浪漫情怀,这种情怀既表现出作者对乡居生活充满了浪漫情怀和热爱,也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痛心疾首。
在《桃花源记》中,只用了300多字,就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桃源图景,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场景,它既是作者依据自己的理想所做的美好想象,也代表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广大民众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五柳先生传》也是一篇奇文,是仿史传体写的一篇人物传记,全篇只百余字,以一个"不"字贯通始终,体现出作者"自然"的人生哲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