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春天落雪,似乎不是什么特别让人惊讶的事情,这种景象,对很多人而言,似乎是见怪不怪,但是大诗人的神奇之处,总是能在这种平常的事情中,翻出新意,写出无与伦比的句子,让人觉得无比佩服。
无疑,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作品《春雪》便是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这首诗,据相关学者考证,写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韩愈在朝廷中任史馆修撰,这年二月的一天,天气尚寒,但韩愈突然注意到外面草芽初现,而同时,一场春雪的到来,却让春天的气息,变得十分淡薄,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京城的春天确实来得稍晚,韩愈由此引发感慨,写下了这首《春雪》诗。
韩愈的这首七言绝句,从我们司空见惯的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清新可人,当真是独具特色。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首二句引出春天晚至,“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是正月初一,初一前后不远,就是立春,一旦立春,就意味着春天来了,可是北方的春天,似乎来得太晚,丝毫没有任何花开的迹象,这样就带给人一种漫漫寒冬的等待感,大有焦急、心切的感觉。
可是突然,诗人见到了春天的迹象,一个“惊”字,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诗人见到草芽时的惊喜神情,此外,还有一种寒冬后的“突破”感,虽然二月“初”现,似乎有稍晚的遗憾,但是,这更能反衬出诗人的惊喜心情,并与前一句的“都未”形象鲜明对比。
后两点题,描写春雪之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看起来表面是在说有雪无花,春天来得太晚,但实际上,诗人在上面的草芽初现中,已经看到了春天的景色,虽然万紫千红的鲜花还没有盛开,可是这四处飘飞的白雪,却纷纷扬扬,穿过庭院飞过树丛,也算是装点了一派春色吧!从前两句来看,似乎诗人在叹息春天来得太晚,可是后面两句,诗人却一反常调,对春雪的到来,表现出了欣喜之感。
其实韩愈的妙笔,也正在此处,一个盼望春天到来的诗人,春天却因为寒冷而迟迟未来,甚至白雪重回,可是在诗人的眼中,一旦春天的迹象显出,这白雪,也是春天极美的景色,这两句,可以说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将春雪表现得灵动无比,点缀春天的雪姑娘,活泼而又美丽,这样,也唤起读者一种美的感觉,也不会因为春天迟迟不来而遗憾了。
这首诗的精髓,也全在后两句,纷飞的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灵性,春天虽然没有来,春色却有了更好的装饰,自然界既然迟迟不化出春色,那就借着白雪,由诗人的想象来装扮吧!有这种心态,又用如此妙笔写出,无疑能成为千古名句。
韩愈巜春雪》此诗被誉为千古佳作,在新意上独特,在构思上巧妙。
其独特巧妙体现在两点。
1、迟来的春色,却已看到。
二月初惊现草芽。
诗人敏锐的眼光已发现春色的迹象。
春色虽未展现其春花烂漫的笑容,草芽却带来春的信息。
诗人独特在于先向读者微现春色的娇美。
草芽已向人们露脸,让读者不必担心春色的忴恃。
草芽已徐徐拉开春色的序幕。
2、构思妙巧。
这首短诗有一波三折的巧处。
春雪即诗题,亦为诗心。
古今咏雪诗不胜枚举,但多数描写雪花的高洁,冰冷和孤傲。
韩愈的春雪却抒情了作者的纯净的精神境界和奋发向上的希望。
草芽惊现是一波,和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为一折。
看似矛盾,又符合时序规律。
草芽这不显眼的春色的信使,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到来,意示着春色风光明媚的时节即将来临。
诗人在三句诗中点明白雪嫌春色来晚,即为二折,描写春色“欲露未露,犹抱琵琶半遮面。
"姗姗来迟的步态。
三折还是没写出春色的芳姿,让读者焦虑难耐。
整首诗的妙处在于写出春色的娇羞,没有写出春色百花怒放心的英姿。
让人不无遗憾,却充满期待和希望。
必竟,春雪倒春寒尽管迟止春色的步伐,最后一定也阻挡不了春色的君临,春暖花开的景象会芬芳人间。
一场春雪,着上春色淡妆,却浓抹人们对春色的憧憬和希望。
人们有理由相信,这场春雪融化之后,春意盎然的景色会盈满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