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来活了多少岁

雨来活了多少岁,第1张

雨来活了多少岁 虚云老和尚到底活了多少岁?他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农历九月十二,虚云老和尚圆寂纪念日,谨以此文纪念虚老虚老和圆纪念日农历九月十二日虚云老和尚一代宗师虚云老和尚,以其禅功和苦行为人所重,为中国佛教代表人物之一。

云公简介老和尚俗姓萧,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

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

咸丰八年(1858年),偕同从弟富国礼鼓山涌泉寺“常开老人”披剃出家,次年随鼓山“妙莲和尚”受具足戒。

1953年被大众推为中国佛教协会首任名誉会长。

同年,应请复兴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并于1959年农历九月十二日示寂在云居山,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

虚云老和尚作为近代禅门泰斗,为佛教界所做的贡献,除了重兴祖庭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量的弘法高僧和护法居士。

其门下徒众,较为著名的就有十余人。

其中,一诚长老和传印长老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还有具行禅师、观本禅师、宣化上人、灵源长老[师在台弟子众多,目前较广为人知的有中台山开山长老惟觉禅师、法鼓山开山长老(惟柔)圣严禅师]、本焕长老、佛源长老、圣一长老、净慧长老、体光禅师,他们其中任何一位都名扬海内外,言行功德教化无数众生。

虚云老和尚一百一十八岁寿像悟道因缘虚云老和尚自幼喜读佛典,十五岁时随叔父到南岳进香,遍游诸刹,渐萌出家的念头。

次年,择机离家,欲往南岳出家,半途被截回。

后被父强居闽地,并配娶田、谭二氏,禁锢于一室而无染,还劝化她二人共同学佛。

咸丰八年(1858年),师十九岁时,偕同从弟潜至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

次年,于妙莲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四十岁时,为报父母深恩,发心朝礼五台山,三步一拜,从普陀山出发,历经两年,于光绪十年到达,途中历尽艰辛,道心坚定,两次遇险时,皆遇文殊菩萨化身相救。

又远赴印度、南洋,跋涉万里,重效玄奘,遍礼圣迹。

此后行脚天涯,参禅学道,遍礼天下名刹,朝拜佛教四大名山,参访各方善知识。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师归国,在扬州高旻寺禅七中悟透禅关,疑根顿断,得偈云:杯子扑落地响音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颂偈曰: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虚云老和尚德像虚老二三事百年虚云,佛教泰斗,历四朝五帝,经十磨九难,一身兼承禅门五宗,功德巍巍,尺幅千言,实难道尽,现恭录老和尚传奇一生二三事,以飨有情。

一、夜不燃灯老和尚若坐若行,若与人接谈,总是双目视地三尺。

即偶一举视,立即垂下,虽与人摄影亦然。

古人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者是。

老和尚夜行,无论月夜或黑夜,均不燃灯。

或恐其年老有失,掌灯导前,老和尚必挥之去,谓有灯反碍其行。

弟子私询之曰:“老和尚双目,是否夜间放光?”师不答。

二、煮芋入定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隆冬,万山积雪,严寒彻骨,老和尚独居茅蓬中,身心清净。

一日在锅中煮芋,跏趺坐等待芋熟,不觉入定。

到第二年正月,山中邻棚复成师等久不见老和尚面,乃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进茅蓬见老和尚入定,乃以磬开静。

问:“老和尚已吃饭没有?”答:“没有,正在煮芋,大概已经熟了。

”打开锅盖一看,霉高寸许。

复成师惊讶,相与烹雪煮芋饱食大笑而去。

三、设坛求雪1922年(岁次壬戌八十三岁),滇省自顾品珍接掌督军后,连年灾荒,人民病苦,死亡无算。

自将领以至士民,无不思念唐继尧的恩德,大家议定迎唐回任。

唐接受众意返任后即亲到云栖寺,请老和尚祷雨。

设坛三日雨大降,但喉疫还是不能止息。

唐又说:“闻雪能止喉病,现在是暮春,怎么能得雪呢?”老和尚说:“我来设坛,你竭诚求之。

”唐应允,斋戒,过一日雪下盈尺,喉疫顿止,大家都说佛法不可思议。

四、黄牛皈依老和尚运经到腾冲寓万寿寺时,正与提督张松林坐谈,忽一黄牛奔至座前跪下,双目流泪,随后牛主杨胜昌率领多人到寺,要将牛牵回屠杀。

老和尚向牛说:“你想逃生须皈依三宝。

”牛点头,老和尚即说三皈依,令牛起立,牛好像人一样驯服。

老和尚拿钱给牛主人抵牛命,牛主不受,并发心皈依,誓改行业,并吃长素。

五、最后的一字教言1959年,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师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

从前的事不必说了。

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

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

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曰:戒。

说毕合掌道珍重。

诸人含泪而退。

(摘自《虚老和尚开示录》)虚云老和尚遗物——百衲衣临终写的话虚云和尚无病无疾,圆寂前当晚,住在自己的茅棚中。

至半夜时起床,发现房间内有二僧,为照顾虚老,他们自己偷偷溜到虚老茅棚里。

二人皆身体蜷缩,睡在虚老床头和床尾。

见虚老醒来,床头僧起身,看着虚老和尚。

虚老见此云:“你怎么在这里呀?”床尾僧此时也醒来,站了起来。

虚老见此云:“你也在这里?”之后,虚老让两人回寮休息。

两人出茅棚后,不忍离去,与其他赶来的僧人、沙弥等,共有四五人或五六人,围绕在虚老茅棚的窗户旁,从缝隙中向里面观看。

见虚云老和尚,倒了一杯水喝下,在桌子上写下了几个字,之后卧床而眠。

次日,虚老圆寂。

虚老最后写下的内容大意是:反对我的人,你们不要反对了,我马上就要走了;舍不得我的人,不要舍不得了,我去去就来。

今值虚老圆寂纪念日,谨以此文纪念虚老一生慈悲愿深、严己律身、以戒为师的真修人的行持典范,感恩诸佛菩萨倒驾慈航救度迷众。

虚云老和尚虽已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老和尚的行持精神,依然策励着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懈前行。

这是一位老出家人暮年的回忆,句句出自老人之口,字字发自老人之心。

老人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有些简直难以置信。

这篇回忆表达了老人对他一生最敬仰的虚云老和尚的怀念之情。

我俗名李荣,法号圣安,属牛。

十五岁时跟随虚云和尚,三步一磕头,历尽艰辛,前往五台山朝拜还愿。

半个世纪过去了,虚云老和尚也已经过世三十多年了。

每当想起跟随虚云老和尚身边的日子,心中总有一种无限的思念和敬仰。

虚云老和尚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就好象我仍然在他老人家身边。

虚云老和尚德高望众,修行深,博学多才。

尤其在修建庙宇方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当属首屈一指。

每建好一处寺庙,他从不自己享用,总是交给当地常住,便又起程上路了。

在讲经说道方面,虚云老和尚的威望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我是个武僧,粗人,没有多少文化,虽在虚云老和尚身边,但对他老人家那种高深的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觉得他老人家可亲,可敬,就象自己的父老。

出 家 说来话长,事情要从我出家之前说起。

我从小生病,得的是小儿麻痹症,九岁时还要母亲背着进进出出。

为了治好我的病,母亲到处求医,受的那个罪就别提了。

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到庙里烧香,求神保佑,在龙泉寺遇到一位老和尚名叫志空。

志空老和尚看见这么大的孩子还要母亲背着,觉得奇怪。

母亲就把怎么来怎么去说了一遍。

志空老和尚看了看说,这不是什么太大的毛病。

母亲总算看见了一线希望,忙跪下给老和尚磕头。

母亲说,如果能冶好我的病,就把我舍给庙里。

老和尚凤趣地说,话出口就算许下愿了。

志空老和尚让我回去后天天喝茶叶水。

当时五个大铜子一包的茶叶,从茶叶铺买回来用铜锅熬了,渴了就喝,饭前饭后也喝。

结果两个半月,我的腿就能走路了!全家高兴的不知怎么是好。

三个月头上,我母亲带着香,领着我来到龙泉寺,感谢治病的恩人。

没想到志空老和尚已经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志空老和尚是云南的,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僧人。

我见到他时他已九十岁高龄。

因为我母亲许下了愿,说什么也要把我送给庙里。

当时庙里的百川师父说什么也不肯留我,让我尽量不要出家。

但是母亲许下了愿是不能改的。

就这样,我十一岁时正式出家到龙泉寺,百川和尚就是我的皈依师父。

拜 师 一个九岁都不会走路的孩子,一旦能走了,高兴的不得了,一天到晚总喜欢蹦蹦跳跳。

一位叫蔽觉的老和尚见了我,觉得是个学武功的苗子。

于是我十二岁开始跟蔽觉老和尚学习少林武功。

当时蔽觉老和尚已近七十岁,武艺高超,深谙少林轻功。

且不说飞檐走壁,就是咱们压场用的石头碌碡,他一下就能送上房顶。

蔽觉老和尚一直活到九十八岁。

我同蔽觉老和尚在少林寺学了三年武功,又随他来到峨眉山同他的弟子一起习武。

到峨眉山几个月后,我在普贤寺见到虚云老和尚。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老人家。

同是出家人,可他看上去与别人不同,待人和善,一点都不把自己当作长辈。

虚云老和尚从南普陀起愿,三步一磕头行至峨眉。

他身边有位使者叫静言,体格不行,前一段路程一直是他跟着虚云老和尚。

一天蔽觉和尚把我领到虚云老和尚跟前,说我不怕受苦,一天不吃不喝也不要紧,根基不浅,而且做饭手艺也不错,建议我跟着虚云老和尚继续前行。

从那时起,我跟随虚云老和尚两年多时间,从峨眉山到五台山朝拜还愿。

路途遥远,又在战乱时期,一路上经历了无数艰辛,受到虚云老和尚父亲一般的爱抚,也亲身经历了让人无法相信的奇迹。

起 愿 在近代大僧人中虚云可说是数一数二的。

他出生于官宦家庭,据说父亲是个州官。

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打算要出家。

父母为了安住他的心,给他娶了两房老婆,可是他结婚三年同居同榻却一尘不染,实在让人钦佩。

父母无法打消他出家之念,在他十九岁的时候,还是跑出家,入了佛门。

出家几年以后,他的父亲生病去世,姨妈带着他的两个妻子消发为尼。

虚云当时又是悲又是喜。

悲的是父亲病逝,没能尽儿子的一份孝心,喜的是一家归于佛门,自己没有白出家。

为了报恩还愿,虚云老和尚决定去朝拜各位菩萨:南海观世音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五台山文殊菩萨。

我跟随他的时候,他已经朝拜了普陀山,来到峨眉山,又要前往五台山。

虚云老和尚从南普陀起愿。

他一共有五大愿:(一)报国之愿。

当时日本侵略中国,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希望中国能重新站起来,早日结束战乱。

(二)报高僧培养之恩,使自己成为有名望之僧。

(三)报父母养育之恩。

如今全家皈依佛门,在有生之年全家了了生死。

(四)尽佛家弟子之心。

虽然修建庙宇,并没有给出家人谋什么福利,但也尽了一个佛家弟子之心。

(五)学习唐玄奘步行去西天取经,修尽人间之苦,在中国弘扬佛法。

当时佛教的各门各派都叫虚云老和尚为“革新派”。

他认为出家人要有自己的目的,要承担自己的义务,要持戒。

除了佛家的一般戒律之外,虚云老和尚还持三戒:(一)金钱戒。

他从不自己拿钱,就连买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

每次他都让小贩自己掏钱,掏多少算多少。

有一次一元钱的车钱,车夫拿去五元,他老人家还说结缘了,结缘了。

(二)不图享受。

他毋论冬夏总是那一身衲子,从不讲究吃穿,也不住高级地方,苦修功德。

他一生修了那么多寺庙,却从不住下来享受。

国共要人赠送的古玩字画也是随走随散到沿途的寺庙里。

他说:“这东西不算我的,算庙里的。

”(三)处处弘扬佛法。

当时佛教中门派很多,有些方面僧、道、儒混在一起,信众也搞不清楚。

虚云老和尚立下志愿要重振佛门。

他一生修建了许多寺庙,后来修建了云门寺,让全国的僧人都来云门受戒,弘扬佛法,国泰民安。

但由于某些原因当时的愿望并没有全部实现。

他于1959年阴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他是坐着死的,那年他老人家120岁。

五台山朝拜 那年从峨眉山跟随虚云老和尚时我十五岁,一心想跟他老人家学点东西。

老和尚待我就象疼自己的孩子一样。

无论走到哪儿,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先让我吃,让我穿暖和点,可他却总是穿那一件衲子。

记得那是1938年底到1939年初,正是战乱时期。

我们绕道从峨眉走川北、甘肃、青海边上到山西。

每天天不亮起床,做功课念经,到晚上瞧不见路了才停下来。

一般的路一天走八十多里,山路走四五十里。

一天三堂功课,一次也不能落下。

我们穿着草鞋,头戴斗笠,挑着随身用的东西。

有庙就在庙里过夜,没有庙就在野地里打坐。

天天如此。

老和尚有时见我累了,不想走了,就对我说:“你不走啊?你不走我走。

”过了一会儿我追上他,他又说:“你看,不怕慢,就怕站。

刚才你说累,现在还得跑着追我,你说是你累呀,还是我累呀?”我也没话可说了。

一路上,老和尚经常给我讲《高僧传》里的故事,还经常给当地老百姓讲出家的好处。

每隔三、五天,我们每人还要检查持戒的情况。

老和尚让我谈谈对他的看法,用现在的话就是提意见。

我就说他生病也不肯休息,有的时候还发脾气。

其实虚云老和尚很少发脾气,偶尔一二次也都是有原因的。

在战乱年代,吃的东西比较困难。

沿途的布施有什么吃什么,都是些粗粮杂粮,见不到油水,连豆腐都吃不上。

我们还经常挖些山上的野菜吃。

虚云老和尚在吃东西上从不特殊,我们吃什么他吃什么。

但我知道他特别爱吃一种野菜,叫黄荆。

吃在嘴里细嚼,想吃什么就是什么味。

由于吃的不好,他老人家后来得了胃病。

有一次他老人家病倒了,重感冒,发烧。

我劝他休息,他不听,还是要走,我也没办法。

我心里想,您老人家走到哪一站算是个头啊?从普陀走到峨眉,又从峨眉到五台山。

下一步到哪?您到底要到哪儿去呢?每当我们问起他,他老人家总是说:“弘扬佛法,海外无边。

到那时再说吧。

” 奇 迹 跟随虚云老和尚去五台山的这一路上确实发生了好几件奇迹。

也许你们不相信,但这些事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有一次在川北的雁翅山上,遇到一群猴子。

不知他们是出于善心还是出于好奇心,几个猴子从树上摘下果子往下扔,还朝我们叫。

我们拾起果子,就看一只大猴子一边叫一边用手比划着。

师父说:“你看,它让咱们撑袍子呢!”我们赶紧把袍子撑起来接。

树上的猴子连果带叶地往下扔。

它们找的果子都是好吃的。

看我们吃着果子,他们在树上一个劲儿地叫,好象是高兴地说个不停。

老和尚说:“慈悲咱们了。

”这还不算是什么奇迹,后来遇到的几件事就更神奇了。

有一天,我们在永峰山上迷了路。

前边是一个大山涧,往下看一眼望不到底,离山对面有十多米,没办法过去。

这时,天渐渐黑下来了。

没办法,我们只好就地打坐,开始做功课,准备在这里过夜了。

就在这时,刮起一阵风。

风尘过后,山那边出现了一条大蟒蛇,有三十多公分粗,就象个脸盆口似的。

老和尚对我说:“圣安,咱们可以过去了。

”这时候就看那条大蟒蛇眯着眼,吐着芯子,头向我们一点一点的,就象要吃了我们。

我回头对师父说:“您真会开玩笑,它还不得吃了咱们?”师父说:“别害怕,这是菩萨派它接咱们来了。

”师父见我害怕,就让我闭上眼睛,他老人家拉着我的手,我眯着眼看见那条大蟒把头伸到山涧这边,老和尚先踩上去,我也跟着踩了上去,就象踩在树皮上的感觉,有点d性。

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了对面,看见那条大蟒确实非常长,到底也没有看见尾在什么地方。

过去以后,老和尚赶快打坐,诵经。

一阵风刮起,筹我们睁开眼睛,大蟒已经不见了。

从那儿走了两里路,来到一个村,叫西哨村,八十来户人家。

我们在那里住了三天。

又有一次,走在一片原始森林的边上,这座山叫虎丘山。

忽然变天了,风沙很大,眼看天色越来越暗。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听见呼呼的风声。

一会儿,下起雨来。

暴雨夹着冰雹下了好一阵子才停下来。

大雨过后,到处都是湿的,路很滑,天越走越黑,于是就决定就地打坐了。

我去取了山水,找了点儿柴,点火烧水。

我们身上穿的单薄,又是大雨刚过,浑身发冷。

我一边烧水一边烤火,忽然听见有老虎的吼声。

只能听见声音,看不见老虎。

吼声有应有和,肯定不是一只老虎。

师父见我脸色都变了,就说:“又胆怯了吧!咱们有命就活着,没命就是虎口之食,过来靠着我,你就不害怕了。

”我们过午不食,喝了热水,就背靠背地坐着。

我当时小,路途又劳累,一会儿就睡着了。

到了半夜,觉得越睡越暖。

睁眼一看,嘿,六只老虎围在我们周围,老和尚还用一只手抚摸着大老虎的前爪。

我晃晃脑袋,觉得自己莫不是在做梦?我莫非是看见伏虎罗汉了!我三次要站起来,师父都没让我起来,叫我赶快念经。

过了一会儿,我又睡着了。

天亮醒来,师父笑着对我说:“昨晚害怕了吧?是山神来了!” 走到距五台山一百多里地的时候,文殊普萨来迎接我们。

这事说起来可能没人相信,那时要是有个照像机就好了,一个黑白照像机就行。

在五台山有这么一句老话,菩萨对有缘的人“远接八百,走送一千”。

五台周围八百里地没有土匪。

这天,我们正在休息,坐在那里聊天,虚云老和尚给我讲庙里的故事。

还说:“一处不到一处迷,处处不到处处迷。

咱们那回遇到的不是蟒,是龙;在山里遇到的不是虎,是山猫。

你看,到了五台山,就有人来接咱们。

”那天有雾,虚云老和尚有点头晕。

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往山上爬。

爬到半山腰,忽然眼前发亮,就象闪电一样,老和尚赶紧让我跪下,行礼。

这时,山坡上出现了文殊菩萨,手里挥动着拂尘,好象要说话的样子,足足有五分钟。

文殊菩萨真的来迎接我们,我们浑身增添了很多力气。

中午没吃饭也不觉得饿,一天走了将近九十里地。

晚上来到下峰寺,在这里住了两天。

最后这一次是在离五台山不远大约有三十里的地方。

山坡上忽然亮起了佛光,一位老太太从山坡上走下来,老远就问:“累不累呀?”当时已经是秋天了,老太太从篮子里拿出几个杏,就是咱们吃的大白杏,给我们一人四个。

她还说,吃了第一个杏不饿,吃了第二个杏不渴,吃了第三个不累,吃了第四个全身轻松,心情舒畅。

我接过杏,再看老太太已经不见了。

这时我们才醒悟过来,这一定是菩萨来帮助我们了。

因为那时是秋天,秋天哪有杏呢?可我们手里的确实是杏。

这杏吃了以后,几天不觉得渴,也不觉得饿,精神特别好。

到五台山以后,虚云老和尚要在那里住些日子。

他对我说:“你有什么事就去办吧,跟我一路上劳累了。

大愿已了,找个地方休息休息。

”几天后,我离开了虚云老和尚。

回想起来,在跟随他老人家二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刮风下雨,或者生病无法走路以外,一天不停地走,天天与他老人家在一起,深深感到他内心里要弘扬中国佛教,一心希望国泰民安的宏图大愿。

现在每年阴历九月十二日,虚云老和尚圆寂的日子,海内外的弟子都要朝拜他。

我至今随身带着他老人家送给我的小金佛。

这里有我对他老人家的深深思念和无限敬仰,有我对他老人家的一片心。

一九九二年三月 北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27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