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涵漠

赵涵漠,第1张

赵涵漠 什么是非虚构写作,有哪些常用方法?

提起写作,很多人认为如果自己不想成为一个作家,那么写作的事就和自己关系不大。

其实不然,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写作的地方。

比如在职场中,会写作的人明显有很大的优势,在面试时,一份简历也代表着一个人的写作能力。

除此之外,工作报告,计划书,演讲稿,邀请函等都是写作的范畴。

因此,在现代社会,写作并不是作家的权利,而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非虚构写作课》这本书立马讲到,只要是上面这种以事实为主的写作,都属于非虚构类写作。

而非虚构写作,几乎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会面临的事。

非虚构写作课作者简.耶格尔,大学教授,艺术博士。

他专注写作多年,已出版48部作品。

这本《非虚构写作课》已畅销二十年,是学习非虚构写作的经典之作。

非虚构写作,既是艺术,也是技术。

虽然天赋有助于写作,但是要写出好作品,不一定需要天赋。

写作其实就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多写多练自然水到渠成。

在非虚构写作课中,作者给出了以下解决写作障碍的方案。

坚信写作能力可以培养非虚构类写作是一项可以习得的技能,虽然并非人人都能在文学殿堂中一举成名,但人人都可以做到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必追求一次性写好任何从事写作的人都会经历写作—编辑—重写这个过程。

没有谁能一次性写出完美的稿子,所以,在开始写的时候不必追求完美,只需要完成即可。

虚心接受读者的批评意见在写作时不要担心批评的意见,虚心接受读者的批评,明白读者只是针对作品,非作者本人。

制定时间清单,提醒自己写作“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写作。

”“等我忙完手上这件事情之后,我在写作。

”“等我有灵感了我再写…”这些实际上都是拖延的借口,借口越多,却无从下手。

我们可以拟定一份写作时间清单或者一系列时间节点。

然后每天查看时间清单,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就要在日历上做标记,用时间的紧迫性来督促自己写作。

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有人喜欢早起写作,有人在晚上写作更顺畅,有人喜欢去图书馆写…作家村上春树,习惯每天早上凌晨四点起床写作。

无论哪种方式,只要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写作即可。

以上只是借鉴了一小部分解决写作障碍的方案,重点是无论何时,无论你怎么想,只要提笔写就成功了一半。

如何收集素材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具备这三点:写作思路——你想说什么?写作动机——为什么你想表达此观点?目标读者——你想写给谁?要让我们的写作内容充实,素材占到了绝对作用。

面对需要完成的写作任务,如果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用,那么应该将重点放在整理素材上。

在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收集素材,自行获取或者依赖他人收集。

素材的收集,包含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思考:听、看、说、采访看、听、观察思考阅读,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分析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收集素材的方式:采访,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素材,问卷调查,相关书籍和资料的收集等。

需要注意的一点,如果在写作的开始,需要的素材没有完全收集,不必等到素材收集完了再动笔。

我们可以考虑先把自己目前所知的写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再去收集素材。

边写边收集素材并不会耽误我们完成写作,还会激发我们的写作的兴致。

最后,写完一定要多检查,反复修改,直到最便宜的状态!

所谓的虚构,就是无中生有,以无形绘有形。

和纪实欹正相合,恰好是写作的两种题材模式。

虚构,就是不存在的内容,纯属个人臆想与罗列,完全可以不受内容和形式的束缚,天马行空,自由翱翔。

而非虚构写作,就是指的实名写作,或者叫做纪实写作、据实写作,这种写作称之为纪实文学或者报告文学,更为准确,也更贴切。

一般来讲,虚构的写作方式,多存在于小说的创作之中,写作不受任何约束。

而纪实文学,则依据的是真人真事,略加修饰、润色,增加一些文学词汇表达,便可以组成篇章,然后经本人或相关组织(部门)认可,投诸报刊或纸媒、电媒一类的平台。

纪实文学也好,报告文学也罢,都是来源于真人真事,细节必须符合事件的原貌,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能出于表达的需要,对真人真事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或美化、丑化,重要的关键点就在于真实性表述。

当然了,为了体现文学性,可以设置诸多波澜或阻滞,采用多样表现手法,巧妙利用各种修辞语汇,把真事儿写得回肠荡气、波澜起伏,但脱不出真实的原囿。

至于说常用的手法,则有很多。

我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既然要写非虚构的纪实文学,那就要身临实地进行走访调查,做深入细致的探究和追寻,最好是全部第一手资讯材料——虽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但必要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总是能够看到一些打着纪实文学旗号的文章,要么道听途说采取拿来主义,要么凭空杜撰完全臆造,要么断章取义东拼西凑,要么支离破碎不成体统,还有更多的添枝加叶、涂脂抹粉,不是把主人公塑造得高大上白富美,就是把事件描绘成稳准狠高精尖,全然失去了纪实文学的本质特色,和虚构创作没什么两样,只能给纪实文学徒增笑柄,败坏拉黑。

有了第一手可靠的实际资讯,那你自然就有了创作的灵感与技巧的最佳组合,写起来会感觉顺畅舒展,荡然有姿、妙笔生花,除非你并不适合这种戴着镣铐的创作,看着眼前布满故事温情咨询不知所措,茫然失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274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