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签不签决定权不在李鸿章,而是在于慈禧和光绪,李鸿章不签换个人签就是。
其实在晚清历史上,很多人都过高估计了李鸿章的权力,把他想象成了一个权臣。
但是实际上慈禧自借着中法战争之机,把恭亲王奕䜣免职,排斥出全力中枢以后,就牢牢的把所有的权力握在手中。
慈禧一方面通过扶持李鸿章和他的淮军,以此做种中央政府直属武力压制地方督抚。
但是另一方面,慈禧又以地方督抚和朝中的清流来制约李鸿章。
所以李鸿章最多只能算重臣,却不是权臣,权力没有那么大。
虽然李鸿章签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但是他谈判过程和是否签字,都是经过请示才进行的,仅仅是作为一个执行者签字而已。
以《马关条约》为例,在1895年4月1日李鸿章拿到日方的和约底稿以后,就立即将和约底稿中的条款全部电告总理衙门,并认为赔款太多,割让辽东半岛危害极大,不宜同意。
总理衙门在接到电报以后,就上奏光绪。
光绪召见众臣商议。
在商议时大家都认为李鸿章意见正确,不过由于前线屡战屡败,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劻、恭亲王奕䜣、孙毓汶等人都认为无法再战,主张放弃台湾尽力保住奉天,翁同龢则认为台湾也不能放弃。
而慈禧则高调表示“两地皆不可弃”,甚至认为不惜再战。
然而无论是翁同龢还是慈禧,对于如何再战都没有任何实质性建议,所以最后商议结果只能给李鸿章一个含糊其辞的回答,要求他和日本再议。
这种含糊其辞的回答自然没什么用,既然清政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反击措施,日本在4月10日的谈判中明确告诉李鸿章,除了同意把赔款从3亿降到2亿外,其他条件不变,并且拒绝再议,只有“允”和“不允”两个选择。
李鸿章只能请求将最后答复日期延迟到4月14日,并立即把会谈结果告知国内。
此时日本已经开始在旅顺集结部队,准备对北京发起直接攻击,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日本强硬态度的清廷无计可施,最后只有致电李鸿章,同意按照日方要求签字。
所以到此时清廷已经决定答应日本所有条件,李鸿章是否愿意签字已经毫无意义,不愿意一个电报就能把他免职,让使团里其他人签字即可。
一关于李鸿章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前好些年是公认的卖国者,最近的这些年,又有不少人为他翻案,认为他是一个勇于任事的人,实际上是在为清政府背黑锅。
具体到《马关条约》签订之前的中日两国的大背景,我们可以放一下马后炮。
1895年前后的日本跟30多年后的日本相比,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反过来我们看中国,应该说1895年的中国和抗战初期的中国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但抗战时期的中国依然能够浴血奋战14年,最后迎来了胜利的一天。
尽管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但是也换来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也让中国成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
也就是说在1895年前后,如果清政府坚决和日本打到底,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清政府,这个结论是毫无疑问的。
那为什么清政府一定要签订买过的投降条约呢?这是有当时的多种因素决定的,既可笑也可悲。
二对于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肯定是不情愿的,并且态度也不积极。
态度最积极的是日本天皇,因为再不把这个条约签订下来,可能天皇就要下台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日本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落后。
日本人为了准备对清政府的战争,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全国上下都在为海军赚钱,日本天皇也节衣缩食。
正是在日本国内上下一心的情况下,才换来了甲午战争的胜利。
但是清政府是一个疆域非常辽阔的国家,想击败清政府就要在陆地上决战,当时的日本陆军并不是特别强大,虽然也把李鸿章的淮军打的七零八散。
首先打不下去的是日本人,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
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国内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甚至还爆发了农民起义。
三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需要迫切的尽快接触战争,从清政府这边拿到赔款,赶紧去挽救奄奄一息的日本经济和社会。
表面上日军发起了强烈的攻势,实际上不过是强弩之末,逼迫清政府早日达成协议。
当李鸿章在日本遭到q击的时候,日本天皇自杀的心都有了。
李鸿章已受伤,中日双方的谈判就要延期,从清政府这边拿到大量赔款的时间也只能向后顺延。
日本天皇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担心在日本政府拿到赔款之前,日本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就已经崩溃了。
所以日本政府就给李鸿章提供了最好的医疗条件,甚至逼迫他尽快达成协议。
也就是说,李鸿章只要耍耍赖皮,在日本再耗上个一年半载。
甚至李鸿章可以躺在病床上,说自己头晕,什么也做不了,估计日本政府很快就垮台了。
四写到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了,只要李鸿章不签订《马关条约》,说不定清政府利用日本内乱的机会发起一个大反攻,就能把日本变成中国的一个省。
但可悲的是,当时的清政府是一个非常落后腐朽的组织。
对外的情报工作非常滞后,在甲午战争前对日本的战略意图一无所知,导致全面被动。
在甲午战争后,对于日本国内的形势,依然是一无所知,所以才会稀里糊涂的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如果李鸿章知道这一切,根本就不用杀身成仁。
只要利用谈判的规则把时间拖延下去,日本国内就会打乱,经济上大破产,农民起义的怒火就会把日本摧垮。
但可悲的是清政府是一个非常落后腐朽的组织,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一无所知,就像是一个聋子瞎子。
我们现在经常说: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了。
当时的清政府就是那个大傻子,只会被西方列强当做一个玩偶踢来踢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