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风的饺子送行的面

接风的饺子送行的面,第1张

接风的饺子送行的面 饺子,俗话说送行饺子接风面,你知道饺子的起源吗?

饺子起源于三国时期的角子,有证可查的是魏国有个学士叫张揖,他所著的《广雅》书中提到了这种食品,这是至今为止发现最早关于饺子的记载。

经考证,饺子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馄饨发展而来,“燥肉双下角子”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算下来,饺子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饺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名称有很多。

最早有“牢丸”、“饺饵”、“粉角”等名。

到了唐代叫它“汤中牢丸”,元代称它为“时罗角儿”,清朝后人们叫它“扁食”。

现在北方人称它为“饺子”,在南方仍有不少地方称之为“馄饨”。

值的一提的是,在1968年新疆吐鲁番唐代古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的饺子,这说明饺子在唐代已经传入到了西域地区,也证明走远路的人喜欢吃送行饺子。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饺子的最先记载是起源于东汉时期的南阳人,医圣张仲景。

饺子在其漫长岁月的发展中,名目繁多而并不单一。

扁食,饺耳,月牙馄饨,偃月馄饨,而后逐渐都演变成了今天的饺子。

饺子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美食,也是咱们中国人在一些美好的节日必吃的食品,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间更有不少赞美饺子的词语,比如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所谓的出门饺子回家面,是我们北方的一个老传统,出门吃饺子是期盼平安的意思,盼团圆。

在我的印象中每一次离家到外地,妈妈都会给我们包饺子吃,这种饺子代表了妈妈的心意,妈妈的不舍之情,妈妈在我们早上还没起床的时候,就早早的起来把陷调好,把面和好,自己一个人一张张的擀皮,一个个的包饺子,我们一起床妈妈就把刚煮好,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卓让我们快点吃。

其实妈妈是多么不舍得让我们离开家的,可是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妈妈只有把这份不舍合思念藏在心里,妈妈在我们面前总是装出高高兴兴的样子,给我们收拾东西,把家里好吃的都要我们带上,每次我们要走刚一上车,妈妈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隔着车窗妈妈在外面哭,我们在车里哭,一路上走脑子里老是妈妈流泪的样子。

每一年的春节就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啦,马上可以回家过年了,马上就能见到妈妈了,因为我们离家远,路上要走差不多十几个小时,到家的时候经常会很晚了,要是堵车回到家都半夜了,妈妈还是亮着灯在等着我们,因为不确定我们啥时候到家,饺子不好提前包好,所以在我们老家都会煮面给刚到家的亲人们吃,我们那里最好吃的是炝锅面,把油烧热了,放点葱花,放点白菜加点生抽合盐,水开了先打几个鸡蛋进去,再扔一把面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32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