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的拼音

矽的拼音,第1张

矽的拼音 大陆为何改“矽”为“硅”?

矽是徐寿在《化学鉴原》(1871年)中根据英文silicon音译而来;硅来自日本的译法(珪素),来源于荷兰语keiaarde,后周树人(鲁迅)和芮体乾(顾琅)在《中国矿产志》(1906年)中将“珪”改为“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统一为石旁。

1933年中华min国教育部颁布的《化学命名原则》中统一为矽(“Silicon旧译一作硅,一作矽,硅由日名珪素孳演而成,因为固体,故改王旁为石;于义既无可取,不如用谐声之矽。

”),现在台湾地区仍然使用矽。

1953年中国科学院讨论化学物质命名,矽和硅是讨论热点之一。

化学名词审查小组成员陶坤在《化学通报》上发文建议改矽为硅,理由为:“矽音夕,与硒、烯、酰、锡不易分辨。

”1957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下发《关于几个化学名词订名问题的通知》,正式宣布废矽改硅的决定。

这个改名只涉及到化学名词的改变,比如硅元素、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其他一些工业(矽钢片)、医学(矽肺)、地质(矽卡岩)等名词并没有改变或两者通用。

硅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Si,在地壳中含量极其丰富,构成地壳总质量的26.4%,仅次于第一位的氧(49.4%)。

硅的英文为silicon,来自拉丁文的silex、silicis,意思为燧石。

民国初期,中国学者将此元素译为“硅”而读为xī(如今已没有这个读音)。

但由于当时拼音方案尚未推广普及,大多数人采取半边认字的方法,误读为guī。

由于化学元素译词除中国原有命名者,多用音译,化学学会注意到此问题,于是又创 “矽”字避免误读。

台湾沿用“矽”字至今,香港两种用法均有,用“矽”的偏多。

解放后,有学者以“矽”与另外的化学元素“锡”和“硒”同音易混淆为由,提议改回原名字“硅”并读guī,这一方案最终获得通过并实施。

敲黑板!!!并不是大陆将“矽”改为“硅”,而是一开始就将该元素命名为“硅”,但是规定读xī,后来因为误读的人较多,而一度创造了“矽”字代替。

再后来为了避免同音字(锡是常见金属元素,没啥影响,主要是容易跟“硒”混淆),又改回了“硅”,而且顺应大众,就读guī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339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