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 ( lǐ yú ) 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
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 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别称: 鲤拐子、鲤子 草鱼 ( cǎo yú )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
体青黄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梳状。
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
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
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 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 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 螺蛳青 ( luó sī qīng ) 学名青鱼,是鲤形目、鲤科的脊椎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比较多,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鲢、草、鳙)之一。
中文学名:螺蛳青 生活习性 : 它多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一般不游至水面。
因为各地都能适应,肉质好,长得快,体型较大,是经济性鱼类,所以是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西湖就有许多青鱼。
青鱼食性比较单纯,喜欢吃软体的螺蛳、贝壳类等食物,为肉食性鱼类,因此青鱼也是“四大家鱼”中最好吃的,肉质特别鲜嫩。
鳙鱼 ( yōng yú ) (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
是淡水鱼的一种。
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
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
眼位比较低。
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
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
是中国特有鱼类。
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
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之一,经济价值较高。
能食用,对人体有提高智商、增强记忆、补充营养、延缓衰老的作用。
中文学名:鳙鱼 拉丁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 别称: 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鲢鱼 ( lián yú ) 又叫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
头较大。
眼睛位置很低。
鳞片细小。
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
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各鳍色灰白。
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中文学名:白鲢 拉丁学名: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 别称: 鲢鱼、水鲢、跳鲢、鲢子鲫鱼 ( jì yú ) (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常见于欧亚地区,为常见淡水鱼,属于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鲫属的其中一种鱼类。
鲫鱼经过人工养殖和选育,可以产生许多新品种,例如金鱼就是由此产生的一种观赏鱼类,和食用的野生鲫鱼学名同为Carassius auratus 。
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
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鲫鱼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为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
[1]最大体长约30厘米,栖息深度为0~20米,无毒,经济型食用鱼类,物美价廉。
多产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一带,其中洱海鲫鱼较为出名。
中文学名:鲫鱼 拉丁学名:Carassius auratus 别称: 刀子鱼鳊鱼 ( biān yú ) (学名:Parabramis pekinensis),又名鳊,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
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
体长40厘米左右,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
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
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中文学名:鳊鱼 拉丁学名:Parabramis pekinensis 别称: 长身鳊、鳊花、油鳊、槎头鳊、缩项鳊武昌鱼 (学名: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鲤科,鲂属。
上世纪50年代由易伯鲁等30多位中科院水生所研究人员发现梁子湖中有一种鳊鱼是以往文献中没有的。
他将它命名为团头鲂,俗称武昌鱼。
体长165~456毫米。
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口端位,口裂较宽,呈弧形, 体呈青灰色。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型湖泊。
比较适合于静水性生活。
武昌鱼营养丰富,一般人都可食用,老少皆宜。
中文学名:武昌鱼 拉丁学名: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别称:团头鲂、缩项鳊锦鲫 ( jǐn jì ) 是鲫鱼的近亲,有锦鲤一样的色彩,所以叫锦鲫。
锦鲫也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草金鱼,二者为一种鱼。
只不过草金鱼经常指红橙色的,是金鱼的祖先,或着说是最原始的金鱼品种。
中文学名:锦鲫锦鲤 ( jǐn lǐ ) (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Cyprinidae),全世界共有鲤科鱼类210属3700种以上。
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
中文学名:锦鲤 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别称: 红鲤鱼 花脊鱼鸭嘴鱼 学名:美国匙吻鲟(又名鸭嘴鲟) 英文名:Polyodonspathala 匙吻鲟, 学名“美国匙吻鲟”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属鲟形目匙吻白鲟科。
是从3亿年之前(即恐龙时期)就在地球上生活,并存留下来的一种珍稀鲟鱼类,是世界上匙吻鲟科中仅有的两个品种之一。
它与中华鲟以及长江水域中的白鲟同属鲟形目白鲟科。
鸭嘴鱼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性情温顺,食物链短,是所有鲟鱼中惟一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其饵料来源广,且易养易捕,适合于水库、湖泊和池塘等水域养殖。
中文学名:鸭嘴鱼 拉丁学名:Duckbill fish花骨鱼 体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
腹部圆,体侧和背部青褐色, 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块,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形, 口角有须一对,眼突出。
中文学名:花骨鱼 拉丁学名: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 简介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隶属于鲤科、鮈亚科,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
船钉鱼 学名:蛇鮈(Saurogobio dabryi),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蛇鮈属。
俗称:船钉子,白杨鱼,打船钉,棺材钉,沙锥。
英文名:Longnose gudgeon 中文学名:蛇鮈 别称: Saurogobio dabryi 体延长,略呈圆筒形,背部稍隆起,腹部略平坦,尾柄稍侧扁。
头较长,大于体高。
吻突出,在鼻孔前下凹。
口下位,马蹄形。
唇发达,具有显著的乳突,下唇后缘游离。
上下唇沟相通,上唇沟较深。
口角须1对,其长度小于眼径。
眼较大。
背鳍无硬刺。
侧线完整且平直。
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
体侧中轴有一条浅黑色纵带,上有13-14个不明显的黑斑。
背部中线隐约可见4-5个黑斑。
胸鳍、腹鳍及鳃盖边缘为黄色;背鳍、臀鳍及尾鳍为灰白色。
蛇鮈为栖息于江河、湖泊中的中下层小型鱼类,喜生活于缓水沙底处。
一般在夏季进入大湖肥育,主要摄食水生昆虫或桡足类,同时也吃少量水草或藻类。
雌鱼一般体长10.6厘米即达性成熟,生殖季节为4-6月,在河流中产漂浮性小卵。
军鱼 地方名青棍、黄娟鱼、军鱼、砖鱼,鲤科 体稍呈圆筒形。
吻较圆钝,须2对。
鳞大,侧线鳞20~26。
背鳍无硬刺,在背鳍起点处有一平卧向前的尖刺,埋于皮内。
中下层鱼类。
喜生活于水流较急、砾石底质、水色清澈的江河中。
杂食性,食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等。
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卵。
最大个体可长至12市斤。
肉鲜嫩,可作为山谷水库的驯化放养对象。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中文学名:军鱼 拉丁学名:Barbodes 别称: 光倒刺鲃,宽鱼,光鱼赤眼鳟 (Chì Yǎn Zùn) 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参鱼,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
是优质的经济鱼类,全国各水系均产,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商品售价高等优点。
中文学名:鳟鱼 二名法: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外形特征 体长筒形,后部较扁,头锥形,吻钝。
须两对细小,体银白,背部灰黑,体侧各鳞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纵列条纹。
鳞大,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
尾鳍深叉形、深灰具黑色边缘。
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赤眼、红眼鱼。
翘嘴红鲌 ( qiáo zuǐ hóng bó ) (学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体型较大,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
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
口上位,下颌坚厚急剧上翘,竖于口前,使口裂垂直。
眼大而圆。
鳞小。
翘嘴红鲌属中、上层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
其生长迅速,是以活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中文学名:翘嘴红鲌 拉丁学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别称:翘嘴巴、翘鲌子、鲌刺、鱼翘壳、鱼白鱼等大眼鳊 ( dà yǎn biān ) 又名伍氏华鳊(Sinibrama wui)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华鳊属。
俗称 :花鳊,大眼华鳊,广东鲂。
中文学名:大眼鳊 拉丁学名:Sinibrama wui 栖息环境 大眼鳊栖息于江河的缓流处和湖泊中,为一群中小型鱼类,常见个体长为25-30厘米。
以高等植物的茎叶碎片和种子以及水生昆虫为食。
雌雄个体当体长达28厘米以上就可成熟产卵,体长25.5厘米的雌鱼怀卵量可达845粒。
大眼华鳊分布范围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钱塘江、灵江、瓯江、闽江等水系,以湘江、汉水、嘉陵江等水系较多。
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大眼华鳊红珠鱼 外表头稍尖,口向上倾斜。
侧线鳞73~79。
背鳍具光滑硬刺,胸鳍黄色,尾鳍下半部红色。
生殖季节雄鱼头部及胸鳍布有珠星。
中文名:红珠鱼 学名: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俗名:红梢子、尖头红梢、红尾巴黄尾鲴 ( huáng wěi gù ) (学名:Xenocypris davidi)为鲤科鲴属的鱼类,俗名黄尾、黄片、黄鱼、黄姑子。
黄尾鲴是淡水生长的中小型鱼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体长稍扁,头小、尖,吻端圆突,口近下位,呈一横裂,下颌有一发达的角质边缘;背侧灰色,腹部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的斑块,尾鳍桔黄色。
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
最适生长水温22℃-24℃,耐氧能力近似白鲢。
在自然界中,黄尾鲴1龄鱼可达100-200克,性成熟期为2龄,繁殖季节在4-6月份,亲鱼集群溯游到浅滩产卵。
中文学名:黄尾鲴 拉丁学名: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别称: 黄尾、黄片、黄鱼、黄姑子圆吻鲴 生长于我国南方各江湖中的一种经济鱼类。
体侧扁而略延长,头部小,吻圆钝突出,口小下位。
鱼体银白色,鳞片细小,背部颜色较深;背鳍和尾鳍淡黄色,成熟雄鱼的腹鳍和臀鳍边缘呈浅橘红色。
尾鳍叉形。
中文学名:圆吻鲴 别称:青片、扁鱼、青力梢 生境 圆吻鲴为初级淡水鱼,栖息于河川与湖泊的中、下层水域。
杂食性。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周丛食物.包括丝状硅藻、蓝藻、绿藻 此外还食细菌、有机碎屑以及少量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有机粪肥、糠麸、配合饲料等,食物相当广泛。
似鲛 ( sì jiāo ) (学名:Toxabramis wwinhonis Gunther)为鲤科鱼类。
体极扁薄。
腹棱明显,自颊部直到肛门。
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折。
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
小型鱼型,中、上层生活,食浮游生物。
6~7月产卵,卵漂流性分布于长江,黄河等水系。
中文学名:似鲛 别称: 薄餐鲮鱼,( líng yú ) (学名: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鲤形目、鲤科。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身体延长,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
口下位,上下颌的前方具角质化边缘,适于刮取水底附着物。
在天然水体中,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生物(如着生绿藻、硅藻、丝状藻类等),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
中文学名:鲮鱼 拉丁学名:dace马口鱼 是一种鲤科、马口鱼属类生物,体长而侧扁,腹部圆。
吻长,口大;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端凸起,两侧各有一凹陷,恰与上颌前端和两侧的凹凸处相嵌合。
分布于中国。
中文学名:马口鱼 生活地点 马口鱼栖息于水域上层,喜低温的水流。
为肉食性鱼类。
马口鱼多生活于山涧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在静水湖泊及江河深水处皆少见。
它们通常集群活动,常同鱲鱼一起游泳、生活。
性凶猛,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最大个体可达20厘米左右。
鳡鱼 ( gǎn yú ) 鳡(gǎn)(Elopichthys bambusa),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
俗称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
英文名为Yellowcheek carp 。
其体细长,亚圆筒形,头尖长。
吻尖,呈喙状。
口大,端位,下颌前端正中有一坚硬突起与上颌凹陷处相嵌合。
无须,眼小,稍突出。
下咽齿3行,齿末端呈钩状。
鳞细小。
背鳍较小,其起点位于腹鳍之后;尾鳍分叉很深。
体背灰褐色,腹部银白色,背鳍、尾鳍深灰色,颊部及其它各鳍淡黄色。
喜食比它小的鱼类。
(一般饲养鱼塘有几条鳡鱼整个鱼塘其他鱼类基本就绝迹,为一般鱼类养殖户天敌)部分地区把它与青鱼类混淆,方言称之为鳡丝混(鱼) 中文学名:鳡 别称: 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鳡丝混 生活习性 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
淡水白鲳 (Colossoma brach ypomum),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
淡水白鲳(以下简称淡水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
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
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中文学名:淡水白鲳 拉丁学名:Colossoma brach ypomum太阳鱼 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
成鱼体长24-40公分。
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
总种类约有30种,属于多次性产卵的鱼类。
主食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也吃水生植物、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
中文学名:太阳鱼 拉丁学名:Lepomis gibbosus 分布范围 太阳鱼原产于北美,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和全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
罗非鱼 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
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
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
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中文学名:罗非鱼 拉丁学名:Oreochromis spp 别称: 非洲鲫鱼、南鲫、越南鱼、吴郭鱼、福寿鱼、金凤鱼下面说说本人养鱼从淡水到海水的经历:先是从淡水开始,毕竟入门练手,也消费的起,没钱选点便宜的,金鱼和血鹦鹉养过,简单,感觉是个人都会养。
后面水草缸捣鼓过养了一群红绿灯,红鼻子剪刀和小孔雀,感觉自己对水草兴趣不是特别大,修剪水草特别懒。
现在又开始入海了,捣鼓着海水缸呢,养了公子小丑,火焰仙,紫印,青蛙鱼等,其中最难就是青蛙鱼,真心不容易,光开口就把我的耐心快等没了,幸好现在开口了,活的还自在,也算是欣慰了。
不说了,直接上图。
如果有那位兄弟正在入海的,欢迎讨论,一起学习。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大家觉得我回答的内容不错的都可以关注一下本人头条号【鱼之乐小号】,一起互动,讨论学习,我也每天给大家分享一点我自己喜欢的内容。
比如下面这两篇:据说,高手都在生态缸里养龙鱼http://www.toutiao.com/i6390474300637315585/这龙鱼一口一只虎!主人真是任性啊!http://www.toutiao.com/i6390137211198636545/点击右上角蓝色小字,关注我可以查看更多哦。
中国四大淡水鱼:青草鲢鳙(1)青鱼,又称黑鲩、乌鲭、螺蛳青等,为我国四大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以9~10 月份所产最佳。
(2)草鱼,又称鲩鱼、草青、草棍子等,为我国四大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以 9~10 月份所产最佳。
一般重1~2.5 kg,最大可达 35 kg 以上。
肉厚刺少、味美。
宜烧、汆、熘、炸等。
(3)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大头鱼等,为我国四大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冬季所产最佳。
(4)鲢鱼,又称白鲢、鳊鱼、苦鲢子等,为我国四大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冬季所产最佳。
(5)鲫鱼,又称鲫瓜子、刀子鱼等,是我国重要的食用鱼类,以 2~4 月份、8~12 月份所产肉质最为肥美。
品种很多,常分为银鲫、黑鲫两大品系。
肉嫩味鲜,营养丰富,是家常川菜中主要食用鱼之一。
烹制时蒸、煮、烧、炸、熏等均宜。
(6)鲤鱼,又称龙鱼、拐子、毛子等,是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四季均可捕捞,一般以 0.5~1 kg 重的为好。
肉质细嫩肥厚,味道鲜美。
宜红烧、干烧、清蒸、熏、炸等。
鲤鱼品种较多,有龙门鲤、淮河鲤、禾花鲤、荷包红鲤鱼、文艿鲤等。
(7)鳢鱼,又称乌棒、黑鱼、乌鳢等,我国除西北高原外均有分布,冬季肉质最佳。
体长无鳞,稍呈圆筒状,灰黑色,有不规则花斑。
肉厚刺少,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宜熘、炒、烧、蒸及制糁等,如爆炒乌鱼片。
(8)黄鳝,又称长鱼、稻田鳗等,我国除西北高原外均有分布,夏季肉质最佳。
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含铁及维生素 A,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
宜炒、烧、煸、炖等,如干煸鳝丝、五香鳝段等。
鳝鱼死后,体内组氨酸会很快转为有毒的组胺,故已死的鳝鱼不能食用。
(9)泥鳅,又称鳗尾泥鳅,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淡水中均产,5~6月为最佳食用期。
(10)鲶鱼,又称鲇、土鲶等,分布于我国各地,是优良的食用鱼类,9~10 月份肉质最佳。
体长,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宽阔,有须两对,眼小,皮肤富黏液腺,体光滑无鳞。
鲶鱼体重 0.5~1 kg,大的个体可达 3 kg。
鱼肉细嫩刺少,味极鲜美。
以红烧、清蒸为好,如大蒜鲶鱼、清蒸鲶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