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怎么死的

蔺相如怎么死的,第1张

蔺相如怎么死的 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最后的结局如何?

记得这个故事是在初中时学的,当时语文课本中有这么一篇。

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的故事脍炙人口,负荆请罪也成为后代们对认错一个态度的体现。

那么蔺相如和廉颇后来怎么样了呢?一一揭晓。

蔺相如:蔺相如是今天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外交家。

蔺相如一生最著名的事件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

受人推荐,出使秦国在赵惠文王时期,赵惠文王得到楚国和氏璧,价值连城。

后来被秦昭王知道了,秦昭王说愿意用十五坐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惠文王收到信息后,十分忧虑,担心给了秦昭王和氏璧确得不到城池,但是不答应又怕秦昭王派人来攻打。

想找个勇敢,能说会道的人去回复秦昭王。

正苦于没有人选时,缪贤极力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说蔺相如是有勇有谋。

赵惠文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蔺相如一顿分析后,并提出自己愿意担任处使秦国的使者,且承诺城归赵国,和氏璧留秦,城不归赵国,和氏璧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蔺相如来到秦国后,在朝堂上把和氏璧拿给秦昭王看,秦昭王爱不释手,丝毫没有用城池来交易,于是蔺相如以和氏璧瑕疵为借口,拿回和氏璧,并大声怒斥秦昭王,说秦国向来贪得无厌,毫无信用,如果秦国不用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自己就跟和氏璧一起撞向柱子。

秦昭王怕和氏璧碎了,于是亲自指出用哪里的城池来交换。

蔺相如察觉出秦昭王是假装给赵国的城池的,于是以和氏璧是当世宝物,让秦昭王斋戒五天后交换,私下里,蔺相如让人把和氏璧先带回赵国。

等到五天后,蔺相如说秦国不会用城池来交换,如果秦国真心交换,就先把城池交付赵国,和氏璧一定会交给秦国,如果秦国认为我欺骗了你,就把我杀了吧。

秦昭王为了两国的和平,让蔺相如回去了。

回来后,赵惠文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渑池之会秦国多次攻占了赵国的城池,后来秦昭王想跟赵国讲和,于是相约在渑池见面,相互签订同盟。

在蔺相如和廉颇的建议下,赵惠文王同意去渑池见面,蔺相如随行。

到了渑池,秦昭王要赵惠文王d瑟,赵惠文王d了,秦昭王就让秦国的史官记载赵惠文王为秦昭王d奏。

蔺相如看到这,就跪请秦昭王击缶,秦昭王很生气,不击缶,蔺相如威逼秦昭王,说你在不击缶,我的血都能溅到你的身上了,秦昭王无奈只得击一下,蔺相如就让赵国的史官记载秦昭王为赵惠文王击缶。

蔺相如在渑池成功捍卫了一个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

后赵惠文王封蔺相如上卿。

负荆请罪…将相和由于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因功封为上卿,廉颇很不服,说自己为赵国攻城掠地,有大功劳,而蔺相如靠着嘴就当上了上卿,位于自己之上,况且蔺相如是个卑贱之人,自己耻于在蔺相如之下,如果看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凡事都让着廉颇,都避开与廉颇见面。

后来,有人问蔺相如为什么怕廉颇?蔺相如说,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

我凡事避开廉颇主要是为了国家,因为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想因为这点私事就忘记了国家的安危大事。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亲自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前请罪,于是两人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长平之战后,蔺相如病逝长平之战时,蔺相如病危。

后来赵孝成王听信谣言,撤了廉颇的主将之位,派赵括担任主将。

蔺相如极力反对,但是赵孝成王坚持用赵括。

最终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亡国。

而蔺相如也在此时去世了。

廉颇廉颇是赵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王翦,李牧齐名。

赵惠文王时期转战四方赵惠文王时期,廉颇率军攻入齐国,为赵国攻取了晋阳。

后与蔺相如失和,但听说蔺相如为了国家宁愿失去尊严也要维护与自己的关系,于是亲自负荆请罪,与蔺相如成为生死之交。

后为赵惠文王转战四方。

赵孝成王时期官至丞相在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听信谣言用赵括换了廉颇的主将之位,导致赵军四十万人被坑杀。

后,赵孝成王派廉颇阻击燕国栗腹的军队,廉颇以少胜多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

此战后,廉颇封为信平君,丞相。

赵悼襄王时期,被排挤弃用,远走他国赵悼襄王继位后,解除了廉颇的军权,廉颇因收到排挤,于是投奔魏国。

魏国接纳了廉颇,但是没有受到重用。

后来赵悼襄王想再用廉颇,于是派人去探望廉颇的消息,看看廉颇是否还能用。

廉颇在使者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有用。

但是使者被廉颇的仇人郭开收买了,使者回去说廉颇虽然老了,但是饭量大,只不过一顿饭上了三次厕所。

赵悼襄王觉得廉颇老了,于是不再用廉颇了。

后来楚国暗中派人把廉颇接来楚国,在楚国担任将军,但是在楚国廉颇为没有什么功劳。

最后,廉颇郁郁不乐死于楚国的寿春。

(廉颇死后不久,赵国即亡)

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都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说是两人合传,其实是二人外加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共同传记,有点像《三国志》里面的关张马黄赵列传,叙事方式则跟《水浒》相同,一个引出一个的连锁叙说。

《史记》并没有描述蔺相如是如何去世的,不过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

在完成“将相和”以及“负荆请罪”之后,属于蔺相如的历史时光也就不多了,最后一次出场在长平战场换将之际,蔺相如认为赵括领兵不行。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然后赵王没听,长平惨败之后次年秦军包围邯郸,出面求援的是平原君赵胜,想必蔺相如此时已经病入膏肓或者去世了。

“胶柱鼓瑟”是这位大智大勇的外交家给我们留下的最后一个成语。

廉颇当时却一直健在,长平被换,赵括大败,却间接成就了廉颇名将的名声,但却一直过得很不如意。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面对第二次无故被换,廉颇终于没能忍住暴脾气,闹了一把内讧之后跑到了魏国,然而在魏国也过得不如意,因为那个见不得别人强的魏安僖王还在,亲弟弟信陵君尚且不用,何况一个外来户呢?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好不容易有了回国机会,却被死对头狠狠摆了一道,一句“顷之三遗矢矣”传回赵国,当时让不少人听了笑话,可惜白吃了一堆米肉。

廉颇最后的归宿在楚国。

楚王派人偷偷把他接到楚国当大将军,然而此时的廉颇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也许是楚人不听调摆导致他劳而无功,数战失利之下只好交换了绶印,还找个借口“我思用赵人。

”,然后不久就在楚国都城寿春病故了。

总之二人在那个乱世算是善终了,廉颇晚年的颠沛流离多少也与他的暴脾气有关。

不过个人认为,对比同时代的赵奢、李牧,赵将廉颇并无什么过人战绩,只能欺负一下燕国、暴打同僚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02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