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笑话

错别字笑话,第1张

错别字笑话 有哪些错别字引发的笑话?

文革时期,有一对教师夫妇,膝下生育一女。

女儿刚满两岁,父母就被打倒成臭老九,下放到边远农村劳动改造。

两岁的女寄放在城里的外婆家。

外婆家只有两个老人,识字不多,就没教外孙识字。

七岁时,小女孩去学校上学,因父母都是臭老九,老师看不来,同学欺负,读了一年,又发高烧烧坏了神经,就没上学了。

送到了乡下满姑姑身边,再已没读过一天书了。

满姑姑带着侄女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晃十几年过去,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但智力很差。

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开始。

父母平了反,父亲调到了教育局当副局长,母亲转正为正式教师。

有一天,远在新疆的大姑姑来信给侄女,询问她一家现在的状况。

侄女拿纸提笔,绞尽脑汁,给大姑姑写了如下一封信:亲爱的古马(姑妈):你好。

在村支书的热心办(帮)助下,我的肚(胆)子越来越大了。

父亲上吊(调)了,母亲专政(转正)了。

一切好,放心。

大姑姑收到信后,心急如焚,千里迢迢赶过来,见到实情后,不禁摇头叹息:作孽呀

闲来无事,讲两则笑话飨君。

古时候,有一个读书人非常喜欢看书,但是每读必错,也就是读白字。

有一天,他闲来无事拿起一本《水浒》看,正在他看得津津有味时,他的朋友突然到访,看他看得入神,便悄悄走过去,忍不住低头问道:“兄长看什么书,如此入神。

”“木许”,他闻声抬头看他。

他一脸茫然,皱了皱眉,说:“我看过很多书,《木许》一书。

未所未闻,不知书中写的人物有哪些。

”他不解地看着他。

“有一个人叫季达。

”“这就更奇怪了,”他左思右想,不明所以,“古人有名有姓的不胜枚举,但从未听说过一个叫季达的人,请问季达是什么样的人。

”他好奇地看着他,瞪大眼睛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季达手上拿着两把大爹,有万夫不当之男。

”这个白字书生,把大斧读成大爹,把勇字误读为男,令人笑不得。

古有读书人读白字,孰不知,我读书时间听到的笑话居然与原文有出入,始知读书之难。

记得在学生时代,我的语文老师讲过一则笑话,无非想借故事让大家勤奋学习,但今天发现,也许口口相传,大人为了教训懒学者而改编了。

《笑林广记》中有一则笑话。

故事中有一个非常懒惰的妇人,日常起居饮食都是他丈夫打理,她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本来夫妻之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算是相安无事。

两夫妻的小日子过得不错。

可是,有一天,懒妇人的丈夫要出几天远门办事情,他算算来回要五天才能回来,想着娇娘什么也不会做,怕她饿肚子,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他烙了一个特别大的饼,中间一个大圈圈正好可以套在他老婆的脖子上,算算烙饼的大小正好够五天的量。

于是,他把烙饼挂在她脖子上,一颗心扑通落地出门而去。

可人算不如天算?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待到第五天他满心欢喜地赶回家一看,傻眼了。

他发现家里没动静,冲到房里一看,她一动不动。

他大惊失色地冲上去一看,人早断了气儿。

原来,懒妇人懒得出奇,他丈夫把烙饼挂脖子上出门后,她什么也不想干,饿了就低头咬烙饼,偌大的一个饼,她硬是只咬一个小缺口,够了着的地方也懒得动一下,生生地把自己饿死了。

看罢唏嘘不已。

故事中饿死的是懒妇人,做饼的是她丈夫。

可老师讲的却完全不一样,饿死的是孩子,出远门的是父母。

开始看到这笑话时,第一感觉老师居然也有谬误。

但今天重温此故事时,发现笑话未必真的好笑,也许笑话中的妇人是懒得出奇,可故事中的原型未必是懒妇,或许是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妇人或者是智力有问题的人,否则,一个成年女性再懒惰,也不可能不知自己转动饼子吃而养命。

除非本身就是残障人事才有可能酿就人间悲剧。

不管是白字书生,还是懒妇人,笑料的本身并不好笑,只有言行产生悲喜剧效果,让人回味罢了。

雅芙随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12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