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繁体字

中国繁体字,第1张

中国繁体字 中国是什么时候繁体字改简体字的?

问题:中国是什么时候繁体字改简体字的?前言最早的简体字在汉朝的碑帖中就可以看到了,古人的书法作品中有不少简体字。

但是真正为了提高百姓的识字率,据说太平天国时开始有了推广,晚清和民国时也都有这类措施。

但是真正实现简体字的普及还是80年代以后.一、汉朝史游《急就章》中的简体字史游在汉元帝时做过黄门令。

他著的《急就章》用隶书草写的方法书写。

其中有不少简体字我们今天还在使用:时、东、陈、孙、检、帐、项、楼、来、夹、颊、侠、箧、贝、学、见、为、伪、长、张、随、状、问、觉、乐、犊、读、断、变、郸...二、苏轼书法中的简体字下面这个字帖是苏轼的《人来得书贴》,其中就有不少简体字:万、诚、来.....在晋朝王羲之王献之、唐朝欧阳询褚遂良、元赵孟頫、明朝董其昌、清朝郑板桥中的字帖中都有所谓的 “俗体字”。

我们今天的很多简体字来源于这些古人的“俗体字”。

六、简体字的推广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的知识分子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提高国人知识水平、增加识字率,提出了复杂的繁体字简化的办法。

参与这项运动的有陈望道、叶圣陶、巴金、老舍、郑振铎、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达夫、林汉达.......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为遭到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强烈反对。

“简体字应暂缓推行”,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汉字简化工作被迫停止。

后来汉字简化运动解放区开始执行,这些字又称为“解放字”。

1950年主席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这项巨大的工程一波三折, 一直到2000年第九届人代会才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结束语现在简化字已经完全普及了,但是很多人又开始呼吁恢复繁体字。

当年推广简体字是为了提高国民的认字水平, 如今这项使命已经完成了。

而且目前手写文字的比率越来越小,用电脑打字越发普遍,很多当年推广简体字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

港、台一直在使用繁体字,并没有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过繁体字的字形过于繁杂,甚至同一个字十几个写法,对于国人识字也是一项考验,可能会在学习和沟通上降低效率增加成本。

从这方面来看,目前恢复繁体字的可能性不大,双轨并行并且繁体字规范化也许是一个好办法。

@老街味道

简化字,又称简体字。

广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古今流传下来的俗体字与笔画较少的异体字。

狭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中华民国时期颁布的 《第一批简体字表》 ,其第一次把简化字称呼为简体字;以及建国后通过的 《汉字简化方案》 、 《简化字总表》 ,其对于简化字与未被简化的字合称为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中的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以及在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的人民自己创造的一些形声字、会意字、特征字(如:团、队、战、护、艺、宪、穷)。

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 《第一批简体字表》 ,同时公布 《推行简体字办法》 9条。

1936年2月5日,由于当时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强烈反对,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 《第一批简体字表》 被收回。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

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1952年,蒋介石在国民党宣传汇报会上再次提出简化汉字,后遭胡秋原极力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2001年1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了第三十七号主席令,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新标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1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