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东北大雨

2017东北大雨,第1张

2017东北大雨 这次降雨华北平原带来了多少吨的水资源?

先说答案,这次强降雨为华北平原带来约60亿吨的水(无法精确计算),然而至少有一半无法利用,白白流走。

至于降雨带来的影响,其缓解了干旱,补充了水源,赶走了闷热,虽然暴雨期间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整体对环境来说利大于弊。

水资源量的计算降雨的量级是通过mm计算的,也就是从天空降落的雨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流失汇集的深度,通常用雨量计进行计量,而衡量雨量大小的一般通过24h降雨量,对于24h内不超过10mm的雨就是小雨,而10-25mm的就是中雨,25-50mm的就是大雨,超过50mm的就是暴雨,超过100mm的就是大暴雨,超过250mm的就是特大暴雨。

华北平原有了降雨量,乘以计算的面积,就可以得到雨的方量,例如1000mm的雨,在1m2的面积上就会形成1m³的水量,也就是 1吨水,假如是1000 m2,也就是1000吨水。

华北平原总共面积30万km2,7月11日-7月13日产生的强降雨,沿着一个方向推进,也就是云团移动方向,假定这期间的降雨量(3个24h)平均为30mm,则可以带来90亿吨的水资源,如果下雨面积只有2/3,也就是华北平原只下雨20万km2,那么这次降雨可以带来60亿吨的水资源量。

水资源不能全部利用上面计算 的水资源量是从天空降雨到地面的水资源量,这些水资源量并不能完全被利用,其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蒸发水,第二是渗透水,第三是径流水。

强降雨蒸发水就是雨水落入地面后,经过与空气对流产生的蒸发,蒸发现象是很厉害的,尤其是夏季的高温时段,加上太阳,其会蒸发掉相当大的水量,按照蒸发5mm左右的水量,则华北平原也需要蒸发掉将近10亿吨的水资源(按照降雨20万km2计算);其次是渗透水,渗透水是渗透入地中的水。

由于长期不下雨,土体会产生干旱,而降雨的早期水量会优先进入土体,实现土体水资源的饱和,称之为饱和水,这部分水量会保留在土体中,直观来说,就是土体水分很大,稀泥一般,这部分水量大概也会有20亿吨水量;除却土体吸收和蒸发外,其余的水会产生汇流,也就是汇流到河流、湖泊、水库等等中,最直观的就是河流中的水量猛然增加,这就是汇流产生的,降雨很小的话,土体就吸收了,产生的汇流就很小,降雨很大,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流量,而且会产生洪峰流量,这部分流量大约有30亿吨,水库、湖泊等蓄水建筑物拦蓄10亿吨,剩余的20亿吨只能白白流入大海。

强降雨对环境的影响强降雨虽然降雨时段对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一定的不方便,但是其对环境却有着非常友好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驱走暑热。

降雨一般伴随雷电大风,吹走暑热,降雨过程中,雨水带走热量,尤其是蒸发时,会带走相当部分的暑热,会带来凉爽;第二,消除干旱。

对于渗透到土体中的水量,可以保留相当大的水分,以供植物吸收,可以有效缓解干旱,且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土地干旱第三,积蓄水量。

通过水库、湖泊等拦蓄降雨时段的洪水,可以积蓄水量,以便于在水量不充足时候提供补充水源,例如水库的灌溉水量等等;第四,保证生态。

生态圈中既有人类活动,也有动植物、微生物等等,如果长期不下雨,会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例如出现植物干枯等,而强降雨可以保证生态所需水量。

当然降雨也有不利影响,最大的就是山洪洪水,短期降雨量大,会形成较大的洪水,甚至冲毁房屋、造成人员财产伤亡等等,但是整体来说,降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利大于弊的,尤其对于华北平原这种相对缺水的地区。

俗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

即2021年六月底出现“空台”,七月份“老天爷”立马给人类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世界各地出现极端天气 ,“高温穹顶”现象不断。

比如:加拿大高温51.6℃、美国高温54℃、科威特高温72.3℃、阿尔及利亚高温60℃等等,包括南北两极气候异常。

而我国也没有“幸免于难”,最热的地方出现在我国西部地区,即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盆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将会达到37~39℃,局部地区可超过40摄氏度,是不是觉得很吓人。

在西北内陆和长江流域以南出现高温的情况下,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却遭遇暴雨情况。

据专家介绍,此次华北地区出现大暴雨主要是受到东移发展的低涡和强盛的低空急流共同影响,具备产生强降水天气的充沛水汽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条件。

同时由于其东侧的副热带高压阻挡,导致降水系统移动缓慢,有利于降水持续,导致累计降水量增大。

此外,本次天气过程的大气不稳定能量高,风场垂直切变较大,也有利于形成强对流天气。

所以,这次天气过程主要以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为主。

华北平原,又叫黄淮海平原,顾名思义,该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沉淀而成。

华北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中面积第二大平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以下。

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华北平原聚集了我国七大太平洋水系中的三个,由南向北依次是:即淮河水系、黄河水系、海河水系,当然这三大水系起主要作用,但是像滦河、辽河等河流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华北平原,缺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在世界上都是有名。

近30年来由于该地区人口暴增,工业迅速发展,农牧业等需要大量用水,人们对地下水无限制开采,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到6.7万平方公里,形成现在巨大的“漏斗”,成为世界上最大地下水“漏斗区”,北京地下水超采高达65亿立方米,天津地下水超采2.5亿立方米,河北地下水超采59.6亿立方米。

由于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数量1.1亿,工业发达地区之一,2018年GDP生产总值合计84580亿元,总面积21.8万平方公里。

但人均水资源量仅300立方米左右,为全国平均值的1/7,用“水荒”问题一直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经济发展。

华北地区“七下八上”雨季提前到来,那么,7月11号~13号这次降雨为华北平原带来了多少吨的水资源?从7月11号到7月13号,好像华北上空天被“捅”了一个“窟窿”,大雨来来回回下个不停,本人所在城市唐山部分地区出现了城市内涝。

北京、天津、石家庄降雨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本次降雨覆盖华北地区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其中河北和河南有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7月极值,河北鸡泽(206.4毫米)、河南滑县(211.7毫米)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拿7月11日河北邢台为例。

当日9时至18时,邢台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雷阵雨。

邢台市降雨量50毫米以上地区出现在该市信都区、沙河市、内丘县。

其中,100毫米以上降雨量为沙河市显德汪煤矿135毫米、沙河市册井133.8毫米、柴关128.8毫米、红石沟121.2毫米、册井人影点113.4毫米、刘石岗111.7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为沙河红石沟65.2毫米(11日17时至18时),而邢台市气象局给出的平均降雨量为39.5毫米。

华北平原面积太大,各地区降水情况不同,我们取一个平均雨量,按照39.5毫米计算,三天时间华北地区降水大约是80亿吨左右。

值得欣慰的是,笔者村后干涸了多少年的河流,经过这几天降水,小河居然有水流,还向白洋淀方向流去。

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不仅给白洋淀带来了水源,同时对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回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对华北平原的庄稼生长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雨季来临,大家出门带好雨具,注意安全。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48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