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历史的改朝换代,是没有和平与良善的。
多的是尔虞我诈,有的是刀光剑影。
每一次改朝换代的背后,都少不了无辜百姓的丧失生命。
无论是谋朝篡位也好,亦或者农民起义也罢。
想要真正做到没有流血与牺牲就完成朝代更迭那是绝不可能的。
看似和平的谋朝篡位,在他的背后,也少不了上层权力之间的洗牌、暗杀、谋害。
农民起义就更不必说,任何一场农民起义的背后,都会牺牲无数的生命。
分析唐、宋两个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朝代。
即便是今天,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称呼也是“唐人”,其影响力可见一般。
而宋朝虽然并不强盛,但这个朝代的文化自由、经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亦是无法替代的。
俗话说的话,水有源树有根,唐、宋无论如何了不起,都离不开建国的过程。
那他们的建国过程又都各自属于什么呢?今天就跟大家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释义:篡位与农民起义开宗明义,在讨论之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两个词的意思。
何为篡位,在《方言》中,对篡的解释是: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取物而逆谓之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篡的本意是以不合理的方式获取财物。
那么篡位一词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明白了,臣子以非法手段获得帝位。
这个词有几个重要之处,首先,篡位者的身份当是臣子;另一个就是“非法”手段。
说完了篡位,咱们再来说说农民起义。
这个名字听上去就非常的浅显易懂,说白了就是农民阶级以武力的方式来反抗统治阶级。
另一种改朝换代的方式其实改朝换代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分类为篡位与农民起义。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新兴的政权力量替代旧的政权。
这种新兴的政权力量也有内外之分,比如说周王朝的建立,他是统治者统治范围内部的新兴政权力量。
而清朝的建立,则是非统治者统治范围内的新兴政权。
浅论唐、宋开国回到问题中来,题目中所问的是唐、宋的开国算篡位还是农民起义。
首先,我们可以很明确的排除一个答案。
那就是唐、宋开国都不能够算做农民起义。
原因很简单,唐、宋开国并不具备农民起义的基本性质,也就是说唐、宋都不是农民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
排除掉了农民起义,那么就还剩下一个篡位。
上文中我们已经讨论过了,篡位的意思是臣子以非法手段获取帝位。
如果根据这个定义来看,唐、宋应该都归为篡位当中来。
因为无论是李渊还是赵匡胤都是前朝统治者的臣子。
而他们所采用的手段也都不能算做是合法。
李唐开国:起义与篡位并存谈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注意一下李唐开国过程中的细节。
李渊从晋阳起兵,这个方式可以算做起义,但绝非是农民起义,而是地方武装力量的起义。
如果他就这样,一直以起义军的身份来完成他的政治目标,那他的夺取政权方式在我看来可以归为新兴政权替代旧政权。
但李渊的开国过程并非如此,他起兵之初,为了更加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最终目标,采用了一个口号——废皇帝而立代王。
而在李渊夺取长安之后,确实也这么做了。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渊攻入长安,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杨侑为帝,史称隋恭帝。
但所有的人都明白,所谓的隋恭帝只不过就是一个过渡而已,皇位最终还是要落到李渊的手中。
义宁二年三月,隋炀帝被杀于江都,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
李渊如愿以偿的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可他取得胜利的方式虽然是以起兵为开端,但最终夺取政权的手段则是篡位,而并非直接夺取。
赵宋开国:赤裸裸的篡位唐末大乱,地方割据势力兴起。
那是一个乱世英雄起四方,有q便是草头王的年代。
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中原大地上屡次易主。
先是后梁夺取了李唐的江山,再然后李存勖登场夺取了后梁,建立后唐。
那个年代,豪杰辈出,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柴荣,再到赵匡胤。
纷乱的五代十国,最终在赵匡胤时代完成了统一,天下基本归于平静。
从民生的角度来说,赵匡胤绝对可以说的上是大功一件。
可赵匡胤夺取帝位的方式也确实不怎么光彩。
早在柴荣还在世的时候,赵匡胤就开始觊觎皇位,但柴荣太牛,威望也高,赵匡胤是没有希望的。
如果没有柴荣的早逝,或许也没有后来的宋太祖。
但历史就是那么吊诡,号称五代最强君主的柴荣在38岁的时候就一命呜呼了。
柴荣死后,后周的领导权传承给了儿子柴宗训。
然而,他只是表面上的领导人,实际当时真正有影响力的人绝对是赵匡胤莫属。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赵匡胤亦真亦假的上演了一出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天下,建立了赵宋王朝。
虽然说,赵匡胤夺取天下的过程并没有见什么血。
夺取天下之后,也还算善待前朝之人。
但篡位这个事实却是千真万确的。
结语唐、宋的开国,毫无疑问都应该算做篡位,但过程又有所差别。
李渊夺取天下,是由起兵而始,篡位而终。
他所接手的是百废待兴的天下,他所用的班底也是晋阳起兵的班底。
赵匡胤则不同,赵匡胤从基层干起,一直做到国家重要岗位,再然后通过篡权得到了天下。
而他所接手的班子基本上是后周的老班底,他只是在这个老班底中有着重要位置而已。
宋的开国始于“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极不情愿”的“黄袍加身”,这一过程与农民起义毫无关系,却具有明显的“篡位得江山”的特征,在此不赘述,今天这里再聊一聊唐代开国。
唐高祖李渊出身关陇贵族,本身与农民毫无关联,但唐代取得天下的社会大背景却是农民起义。
自曹 *** “挟天子以令诸侯”,直至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七百多年以来,中国大地上的政权交接形式,以“禅让”为主,以征伐剿灭为辅,而且主线王朝均实行“禅让”机制交接政权。
这种政权交接模式,也被唐高祖李渊所采用。
他在隋末天下大乱后,在长安立杨侑(隋炀帝之孙)为帝,其时,也有王世充等人立杨侑兄弟为帝,本质上,他们与当时其他政权一样,都是割据政权。
在这些割据政权中,既有官僚集团,也有农民起义政权。
乱局中,李渊领导下的武装逐渐胜出,逐渐兼并了各方势力,最终实现了一统天下。
在这个过程中,杨侑名号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杨侑的实质作用更无从谈起,因此,虽然最终李渊也是接受“禅让”建立大唐王朝,但它与其他篡位王朝相比,实在算不上是篡位而来,“禅让”机制对大唐而言,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形式而已。
再来看一下唐王朝与农民起义的关系。
虽然唐王朝的开国大将中有很多来自瓦岗军等农民起义,但李唐政权的主体是关陇贵族,农民起义的将领对于大唐开国而言,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