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分东西,中国的诸子百家,孔孟之道和西方的唯物辩证是两种不同的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
但又不能割裂的看待这两种思想。
既然都是认知世界,两者就一定有共通处,东方讲因果西方说量变质变,东方讲阴阳,西方说守恒,东方知进退,西方说事分两面。
孔孟的中庸之道,物极必反等都体现了人类智慧。
东西哲学不是孤立的,二者相互印证,相对统一。
谢谢邀请!将哲学分为东、西方哲学,不是不可以,只是不太严谨,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东、西方的治学理念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所以说可以粗分,但不宜细究。
二元化是西方治学的原始理念二元化是西方文化的先天理念,可以说是自娘胎里带来的,二元化,简单的讲,就是非黑即白,黑白之间泾渭分明,黑就是黑,永远变不成白,而白就是白,也永远变不成黑,这是一对儿无法调和的概念。
所以西方人研究哲学,要么是唯心,要么是唯物,那么到底是唯心还是唯物呢?那就要看两个阵营的人能拿出多少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哪一方的证据充足,哪一方就能占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就摧生了哲学。
哲学,说白了就是西方学者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先站队,从二元中选一个自己愿意接受的,然后再慢慢找证据,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就是循着这个轨迹下来的,所谓的西方科学,其实就是为哲学寻找证据的手段,说白了科学最终要解决的,其实就是哲学问题。
二元化的影响,是充斥于西方文化的各个层面的,无论是神学、哲学还是科学,都有二元化的影子,从神学角度讲,上帝与魔鬼就是二元,要不你选择做上帝的选民,要不就做魔鬼的臣民,从哲学来讲,要么唯心,要么唯物,从科学来讲,要么是能动,要么是被动,一概如此。
一元化是东方文化的原始理念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东西文化是一元论,就拿我们中国文化来讲,比如老子的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还有《易经》里讲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一元化的痕迹都十分的明显。
为什么东方文化会出现一元化的情况?原因也很简单,东方文化不是象西方文化那样,先选边站队,然后再寻找证据,不是的,东方文化是先找到了答案,然后为了引导其他人向这个正确的方向走,才遵循一定的逻辑列举出诸多的证据。
如此说来,岂不是说东方文化要比西方文化优越吗?其实也不尽然,只是由于二者的治学轨迹不同,所以导致了结果上的差异,西方文化的研究轨迹是向外求,他们研究的对象在外面,无论是上帝也好,还是奇点也罢,都是在外面。
而东方文化不同,东方文化的研究对象在内,是向内求的,东方文化认为天地间最大的秘密不在外面,而在自身,所以中国的儒家提出了“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学次第,而道家也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
”的修学原则,二者向内求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向内寻,越寻越少;向外求,越求越多。
庄子有句话说“吾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西方文化是演绎型的文化,他们把物作为研究对象,所以越研究越多,最终不得不分科,一科一科的,每一科都需要专门的人来研究,所以我们把西方传来的文化称为“科学”。
东方文化则是属于归纳型,越归纳越少,最后归为一,再往后连一也没有了,所以中国文化到最后就是一个字——道,什么都有了,而且东方文化不仅限于“学”,而是要“学而时习”,要用自己的身体,或者讲用自己的生命来当作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心法,最后将生命的奥秘揭开。
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就能感觉出来,哲学一说,其实用来形容西学更合适,因为哲学本来就是他们文化中的一科,但用来形容东方文化就未必确切,硬要对比的话,你找找东方哲学在哪里?专门的东方哲学你是找不到的。
东方文化中没有专门的哲学,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内容,散布在东方文化的各个角落,在政治里面,在经济里面,在文章里面,在历史里面,等等等等,东方文化中到处都是哲学的影子,这就象是一把盐洒到了太湖里,想把它再提取出来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去读读古人的经典,读读古人的诗词、文章,甚至听听古人的音乐,看看古人的字画,哪怕是街头村尾的哩语,都能找到哲学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要从东方文化中拿出一科叫做“哲学”的东西,去和西方作比较,是极不现实的,除非你硬去杜撰。
总结总之,哲学最终需要的答案,是这个世界的源头,东西方在研究这个答案的过程中,所走的路线是不同的,也许这两条路线最终会汇合,但至少目前是两条路,而且没有交叉点,在这种情况下硬去分东哲和西哲,我个人觉得是不理性的。
虽然近一百多年来,发生在西方的几次工业革命,让他们的社会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工业生产只是科学功能的一部分,只是站在方便人类生活的角度看,觉得它已经很厉害了,但还是要注意,如果结合整个西方文化的初衷,它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