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基可乘

有基可乘,第1张

有基可乘 洪承畴为什么不派重兵守卫粮草,令皇太极有机可乘,取得松锦大战的胜利?

如果按照洪承畴自己的想法,皇太极是不会有机可乘的。

洪承畴用兵一般不用险,松锦大战的败北,三个字——不得已。

松锦大战最早的起因,是皇太极因为实在啃不动关锦防线,所以决定以围困代替进攻。

崇祯十三年,皇太极派大军围困了锦州的祖大寿,修筑城池堡垒,做长期围困的打算。

崇祯十四年的三月份,锦州东关被清军拿下,锦州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锦州守将祖大寿不得已,向朝廷告急:锦州粮食仅能支持一个月,锦州一旦沦陷,关锦防线将全面崩溃。

务必拉兄弟一把。

由于当年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的推荐,崇祯皇帝对祖大寿很是看重,对于锦州的重要性也很明白。

于是崇祯帝迅速组织了联军来解救锦州: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崇祯十四年,此时距离明朝灭亡仅仅三年不到。

明朝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了。

这次出征,洪承畴带领着明朝九边边防军的所有精锐,耗费了海量的钱财粮饷,对于明朝朝廷来说,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了。

从崇祯十四年四月下旬开始,洪承畴军开始于清军交锋。

明军屡战屡胜,尤以吴三桂作战勇敢,清军几乎崩溃。

但洪承畴做事稳健,不敢贸进。

大军驻扎在宁远等待决战机会,向朝廷报告说要先等待寻找战机。

应该说洪承畴的安排从军事上讲是十分稳妥的,但是从财政上讲就不是了。

崇祯十四年,明朝的财政完全是捉襟见肘的水平,国内由于农民起义和天灾人祸,收入锐减。

而由于两线开战,军费激增。

所以洪承畴这十几万人马,真要待上个一年半载的,不用清军打,明朝自己就穷死了。

所以兵部尚书陈新甲几乎一天一封信的催促洪承畴速战速决,崇祯帝严令洪承畴“刻期进兵”。

洪承畴不得已,只得在七月二十六在宁远誓师,二十八日即到达锦州城南,与清军激战。

皇太极在正面战场占不到便宜,便命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笔架山潮水落下的时候抢占明军粮草(现在笔架山还是这样,潮落的时候可以徒步上岛)。

洪承畴军没了粮草,准备回宁远先获得粮草,再图进取。

应该说在这个时候,明清两军还是不分胜负的。

在得知粮草被抢后,洪承畴召集八大总兵,约定明天早晨一起撤离。

谁知大同总兵王朴得到消息后回营即率本部人马撤离。

古代军营通讯落后,大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以为清军破营,随即全军崩溃,人马自相践踏,八大总兵竞相逃跑,死伤无数。

八大总兵中,有的跑到了杏山,有的跑到了塔山,洪承畴在中军,没跑了,困守松山城,数次试图突围都遭失败,全城d尽粮绝。

就这样还坚持到了崇祯十五年的二月,在内奸的破坏下失守,兵败被俘。

至此,明朝在辽东全盘皆输,边防军精锐丧尽,所谓“九边精锐,尽赴一掷”。

如果这场战争能打赢,也许两年后李自成就进不了北京,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松锦大战战败后,明朝也就事实上画上了句号。

清军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围困锦州,环城立营,挖深沟,筑高垒,围而不攻,要阻断锦州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真正的目的是围点打援,消灭来援的明军主力。

率领明军驻守锦州的是总兵官祖大寿,崇祯十四年三月,锦州外城失陷。

督师洪承畴率领大批明军进驻宁远。

洪承畴带兵多年,经验丰富,性情稳重,考虑周全,指挥打仗时非常重视后勤供应,比如他曾经定下一条规矩,出兵征战,必须“师行粮从”,粮草一定要随军同行,数量足够支撑一年。

关于锦州当前的形势,洪承畴认为,锦州城防守坚固,而城外清军的粮饷即将耗尽,明军最好的策略是和清军打持久战。

锦州城中有人送出消息,说城里的粮草还能支撑半年,祖大寿的作战建议是,明军结成稳固的战阵,步步为营,慢慢向前推进,不可草率出战。

但兵部尚书陈新甲一再催战,洪承畴回复说,此一战关乎国家命运,前方粮饷转运困难,最佳策略是等待。

崇祯皇帝得到奏报之后,也密令洪承畴进军。

洪承畴不敢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七月底誓师出兵,率领六万大军抵近松山,在松山一带建立车营。

双方在锦州、松山之间交战,锦州城中的祖大寿组织突围,险些冲破清军的铁围。

至此,明清双方在松、锦一带形成决战的态势,双方兵力大致相当,各有十几万人。

但明军的粮饷集中在宁远、杏山、笔架山等处,和前方军队之间有相当的距离,留下一个致命的隐患。

此外,有一条长岭山从塔山伸向锦州,有一位姓张的监军认为,明军应该在长岭派驻一支人马,防止清军抄袭明军后路。

洪承畴不以为然,轻蔑地说:“我十二年老督师,你一个书生懂什么?”皇太极率兵赶往松山前线,亲自察看战场形势,派出三千骑兵占据了长岭山,命令清军迅速掘出三道深壕,各深八尺,宽一丈多,从锦州以西向南,穿过松、杏之间,一直伸到海滨,难以逾越。

同时派阿济格等人向塔山进攻,夺取海中的笔架山,取得明军的军粮。

明军与后方的通道完全被截断,军粮无法运到松山,松山的粮草只够三天的供应。

所以洪承畴命令众将全力出击,迅速为锦州解围。

但许多将官担心被困在松山,请求向宁远方向运动,洪承畴大怒:“粮草虽尽,拼死一战,还有一线生机。

一旦退军,一切不可收拾。

”洪承畴的决策是第二天与清军决战,但当天夜里各路明军率先奔逃,处处遭到清军的截杀。

大约有五万明军被杀,只有一万多残兵进入了松山。

崇祯十五年二月,松山城陷落,洪承畴被俘,城中残存的三千多明军包括巡抚丘民仰、总兵官曹变蛟、王廷臣等将官,全部被杀害。

综上,兵部尚书和崇祯皇帝催战,打乱了洪承畴的布署,洪承畴自己的狂妄与大意,也留下了致命的破绽。

当粮道截断之后,洪承畴决定破釜沉舟,可惜部将人心涣散,最终惨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562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