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是一夫多妻制,男人都是三房四妾,皇帝也是三宫六院。
中国古代皇帝的皇位的“嫡长子制度”,就是皇位只传给大老婆的第一个儿子,就是辈分最大的长子。
那么,为什么皇帝在皇位继承上,都是传给长子不传给有贤惠的儿子呢?现在就开始分析。
为了保证皇家血脉的正统嫡长子制度中只传王位给长子,是来源于西周。
在西周的上古时代,皇帝都主张继承皇位只能传给皇家血脉,也就是龙脉的传承。
但是,血缘有远近关系之区别。
因此,古代皇帝都是根据血缘的远近亲疏来确定子嗣中谁能继承皇家的龙脉。
古代皇帝实施皇位的世袭制,遵循是立皇后的长子,也就是大老婆生的第一个儿子为储君。
皇帝第一个儿子为长子,也就是代表与父亲皇帝的血脉最相近。
至于嫡长子是否有贤能,这不在考察范围之内。
如果没有嫡长子,也就是皇后生不了儿子,就选择地位最高的庶妻的大儿子,就是妃子的大儿子为最佳皇位继承人。
所以,传皇位给嫡长子,这是皇帝为了保障血缘关系纯正,皇家血脉能够绵绵流长的策略。
同时,立皇后的长子为皇位的储君,能避免后宫中其他女子依仗着自己生了儿子就为非作歹,弄乱后宫,是一个稳定后宫的上策。
选择嫡长子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避免内斗皇室统治的国家,最混乱时候就是政治权力交替的时候。
由于皇位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权的象征,在皇位交替的时候,会出现新旧势力的交锋,最容易出现祸起萧墙的内乱。
历史上,也有大臣提出皇位应该传给有贤明的儿子,能更好治理国家。
但是,这一种做法也损害了嫡子尊贵的身份象征,很多人都提出反对意见。
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不公平,但是避免内斗出现。
如果皇位只是传给贤明的人,实施立贤制。
但是,贤明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么每个皇子必然有继承皇位的机会和权利,自然每个皇子都会培植扶持自己的力量,更容易引起内斗。
如清朝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九个皇子中都有扶持的政治力量,只要某一方失衡就会出现逼宫,引起朝廷官员的内斗。
一旦立了一个皇子为继承人,自然就由其他皇子起着贪婪之心,暗自扶持势力设下圈套废掉这个太子,这样使朝廷政务更乱。
如果规定嫡长子是皇位的继承人,其他皇子是不能起着非分之想,无疑从源头上避免了皇子为皇位内斗现象出现。
因此,皇位传给嫡长子,也是为了避免王朝权力交接时候出现内斗,这一种内斗引起叛乱,当内战的出现,就会消耗国家的实力,使国家陷入支离破碎的状态中。
这一种情况在我国古代皇位继承上是经常发生的,欧洲国家王室也由于王位继承上也发生给战争。
可以总结,嫡长子继承皇位,也是一种出于国家稳定需要。
嫡长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一个国家实施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嫡长子一出生就注定是未来的皇帝和国君,自然也能逐渐培育支持他的力量。
而且,旧国君为了让嫡长子能够更好治理国家,也会教他学习处理政务,给嫡长子受良好的教育,扶持支持嫡长子的力量。
这样,在良好教育环境和有扶持他力量的背景下,这个嫡长子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成为一个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国君。
而且,嫡长子是皇后的大儿子,皇后在封建王朝中都是母仪天下,也是皇帝精心挑选出来的。
无论在相貌、才华、家庭出身、背景上都是胜过其他普通女子。
再加上皇后也有着强大外戚的支持,太子也由此有着母亲外戚家的背景,在有稳定的人脉下,继承皇位也是理所当然的。
退一步来说,选嫡长子也是代表一个国家外戚势力的利益。
因为,嫡长子的背后是皇后的政治力量支持,皇帝为了国家稳定和治理国家,也会按照强大势力的要求选择嫡长子,在皇位权力交替时候也不会有政治混乱局面的发生。
可以总结,嫡长子继承皇位,也是一种名正言顺的继承方式。
嫡长子制其实很难实现当然,每一种制度的存在,都有自己的缺陷。
嫡长子继承制的最大缺陷,就是以出身来决定皇子的皇位继承权,放弃了对君主德与才方面的考察。
实施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嫡子能够继承皇位现象也不多。
根据有关学者统计,秦汉两朝一共出了二十八个皇帝,嫡出的仅仅是三人,东汉皇帝则全部为庶出。
在宋代十八个皇帝中,只有三个人嫡出。
明朝十六个皇帝中,只有五个皇帝逝嫡出。
这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很可能由于外戚专权或者宦官把握朝政,使皇位流落其他庶子上。
同时,也可能有其他庶子起着非分之心,如唐太宗的“玄武门事变”,把嫡长子的皇位抢走。
我们也可从历朝历代皇帝继承制度中,观看我国封建王朝皇位继承制的演变。
如汉朝是嫡长子制度,唐朝是嫡子制度,明朝是长子制度,清朝是皇帝秘匣制度。
所以,嫡长子继承制度在我国古代皇位继承,是很难实现的。
本文笔者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渴望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探讨问题,在写作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有兴趣请点“关注”。
在古代封建社会,最高权力的传承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全国动荡,所以关于谁来继承皇位一直不只是皇帝自己的事,是整个国家的大事。
如何选择继承人,历史上尝试过各种办法,后来发现只有靠血统和排位来选定继承人是稳定的。
这就是为什么明朝昏君辈出,但是凭借文官集团的忠诚和权力传递制度的稳定,让明朝延续了两百多年。
一个人是否贤明是很难量化的一件事,但是一个人是不是嫡长子这个很容易确定。
李世民敢于当街杀掉自己的兄弟,逼自己的老爹退位,这样的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能让当时的人说他贤明,但是李世民确实是个不错的皇帝。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时期九子夺嫡,当时朝野上下都说八王爷是贤明的,因为八王会做人,经常给清廷上那些王公大臣们好处,所以能笼络住他们的人心,让大家在康熙面前说他的好话。
八爷贤明吗?也许八爷的贤明就是体现在他会笼络人心,但是对于一个帝国未来的统治者,很明显八爷的做法是不合格的。
任何一个合格的皇帝都应该明白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作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要学会限制那些王公大臣,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是八爷的做法让他未来登基以后,只会放纵王公大臣去祸害老百姓,这样就会动摇满清的国本,这一切老而弥坚的康熙都看在眼里,所以大家都交口称赞的八贤王最后也没有登上皇位。
所以所谓的贤明是一个很难量化评价的事,即然这样,不如把标准定死,就选长子。
这样也能保证权力在交接的时候,能交到年长人的手里,防止出现小孩皇帝,让外人篡权。
中国古代权力传承的任何变动,都是用大量的鲜血和人头堆出来的,不是简单拍脑袋想出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