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卫

厂卫,第1张

厂卫 锦衣卫是听东厂的还是西厂的?而且两个厂都有厂卫,厂卫是不是就是锦衣卫?

明朝政府有四大特务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这四个特务组织都是皇帝或者大太监为了监控臣民所设置的,至于它们的实际权力和隶属关系上也是随着王朝皇帝的更替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概而论。

这四个特务组织合起来称“厂卫制度”,“厂卫”指的是这四个特务组织的合称,并不是专指“锦衣卫”。

明朝四大特务组织简介。

一、锦衣卫。

(1382年建立)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成“亲军都尉府”,管辖“仪鸾司”。

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设置了锦衣卫。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搜集军政情报、皇帝安全保卫、仪仗队,后来增加了军事侦查、逮捕、审讯的职责。

朱棣建立东厂后,锦衣卫的地位下降,但也不是隶属关系,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听命于皇上。

到嘉靖年间时,锦衣卫的权力上升,东厂势力下降。

明朝末年,锦衣卫的权力降低,成为东厂的附庸。

(锦衣卫形象剧照,建立者为朱元璋)从以上来看,锦衣卫的长官锦衣卫指挥使是否得到皇帝的宠幸以及皇帝对厂卫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东厂(东缉事厂)(1420年建立)。

朱棣取代侄子建文帝的成了皇帝后,对大臣和民众非常不信任,当时的锦衣卫自己使用起来觉得非常不方便。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宦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譬如郑和等,他觉得宦官更加可以信赖,而且可以进出皇宫内院,使用和交流起来更加方便。

(朱棣剧照,东厂的建立者)1420年12月,朱棣为了打击反对自己的政治势力,决定成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

其实东厂的建立主要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在里面,毕竟锦衣卫在朱元璋、建文帝时期的权力过大,有点尾大不掉。

东厂的首领一般都有宦官担任,称作东厂掌印太监,也被称作厂公、督主,一般由司礼监中排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的太监管辖,称“提督东厂”。

有很多著名的大太监担任这一职务,譬如刘瑾、冯保、魏忠贤、王振等。

东厂自建立之初地位就比较高,只有短暂存在的西厂压过了东厂的权势。

三、西厂(西缉事厂)(1477年建立)。

西厂建立之初就是因为比较可笑的原因建立的。

1476年,北京城出现了所谓的妖狐伤人的传言,闹得人心惶惶,接着一个旁门左道的道士潜入皇宫,被锦衣卫抓住处死。

朱见深知道后,心惊胆战,对锦衣卫、东厂等极度不信任,于是派遣太监和锦衣卫到民间刺探情报。

1477年,大太监汪直鼓动明宪宗成立了“西厂”,为皇帝刺探民间的情报。

汪直不满足于只是刺探民间情报,极度扩张西厂的权力,把东厂、锦衣卫很快打压,一枝独秀。

(汪直剧照,西厂的建立者)西厂存在总共有10年时间,明宪宗时期五年,建立了五个月后西厂被裁撤,一个月后又重新建立西厂,西厂的头目是汪直,五年后西厂再被撤销。

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重新建立西厂,谷大用担任首领,五年后,刘瑾被诛杀,西厂被裁撤,再也没有恢复起来。

西厂是一个短命的特务组织,初期五年凌驾于东厂、锦衣卫,并且监控他们,后五年,东厂、西厂并列,互相拆台。

四、内行厂。

(1506年左右)这是大太监刘瑾自己设立的特务组织,目的是监控东厂、西厂、锦衣卫,刘瑾死后,内行厂和西厂随即撤销。

(刘瑾剧照,内行厂的建立者)明朝四大特务组织的监控范围如何?锦衣卫主要是监控侦查所有官员和民众;东厂监控侦查官员民众和锦衣卫;西厂监控侦查官民,有时候也监控东厂;内行厂则监控侦查官民、东厂、西厂、锦衣卫。

所有侦查特务机关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领导、监管所有特务机构。

看一看这四个特务组织建立的年代,皇帝对特务组织也是不放心,累加的对原有的特务机关进行监控。

明朝灭亡后,锦衣卫被清朝沿用,1645年撤销锦衣卫;东厂随着明朝灭亡而灭亡(1644年);1510年,西厂、内行厂都是同时被裁撤。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统称为厂卫,是明朝在刑部、督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部门之外执行“诏狱”(奉皇命查办各类案件的统称)的特务机关。

由于厂卫可以肆意缉捕、刑讯逼供而不需遵守大明律,所以在明朝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十分惧怕被厂卫盯上,成为他们的座上宾。

朱元璋建立锦衣卫锦衣卫原为明朝皇帝亲军侍卫,起初的名字叫做仪鸾司,不过是替皇帝掌理仪仗的机构。

洪武十五年(1382年),才被朱元璋改为“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统属有将军、力士、校尉以及士卒等编制共一千五百人。

锦衣卫的卫属机构有南、北镇抚司。

南镇抚司主要掌管卫中涉及的刑罚和军事工匠的管理事务,而北镇抚司则专门处理皇帝安排的“诏狱”工作。

由于镇抚司对审讯犯人,严刑逼供,非法凌虐,弄得民怨沸腾。

朱元璋为了平息民愤,曾经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下令焚毁卫中特制刑具,将全部狱中囚徒送交刑部审理,并且下诏表示以后内外诏狱,都将交由三司会审,以减少冤假错案。

但朱元璋对他的臣子总是猜忌心很强,锦衣卫虽然暂时失去了审讯犯人的权力,但是刺探情报的职责仍旧存在,朱元璋在朝廷内外遍布他安排的锦衣卫密探,为其充当情报收集的工具。

朱棣建立东厂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将明朝的京师迁到了北京,并立即在东安门北设置了东厂,用它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的行为。

由于朱棣得位不正,所以担心朝堂中大臣对其有所保留,又对朱元璋留下的锦衣卫并不能完全信任,于是朱棣特地委派他最为信任的太监成为东厂提督,自此打破朱元璋禁止太监干政的原则,太监开始提督东厂,也成为了东厂这个明朝特务机关的传统。

东厂设立后,太监有了随意逮捕、刑讯逼供臣民的权力。

为了平衡东厂和锦衣卫的权力,朱棣一面命令东厂的所属人员,有锦衣卫调任,同时又赋予提督东厂的太监,有监视锦衣卫的权力,使厂卫之间彼此依赖,互相监督,不敢有任何违背朱棣的行为,成为他实行特务统治的最主要工具。

明宪宗建立西厂等到成化年,宪宗皇帝为加强特务统治,又在锦衣卫和东厂之外,再设立了西厂,令太监汪直为提督。

汪直采用锦衣卫百户韦瑛为心腹,将西厂人员扩充到比东厂还多一倍,影响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弄得民心惶惶,最后宪宗与成化十八年(1482年),被迫关闭西厂。

但西厂在正德时期又因刘瑾专权,又重新开启。

但此时由于东厂提督为丘聚,西厂提督为谷大用,两虽同为刘瑾一系,但素来不和,为此东西二厂在此期间矛盾激化,刘瑾不得不在东西二厂之上,再设立了一个由刘瑾直接指挥的“内行厂”,对东、西二厂进行直接监督。

结语有明一代,锦衣卫和东西二厂,在行政隶属上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直属于皇帝的特务机关,主要工作及任务就是为皇帝打探朝堂内外,所有有价值的信息。

他们的关系既有交集,也有监督。

没有谁听谁的说法,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们都听皇帝的。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60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