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就“马铃薯早死病有何症状?如何综合防治?”这个话题谈一下我的认识和看法。
马铃薯早死病,也称马铃薯黄萎病、早熟病,很多种植农户对这个病害认识不是很清楚,在生产中经常会出现盲目用药、用药不及时等情况,进而对病害的防治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下面就谈一下马铃薯早死病的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先来了解一下马铃薯早死病的发病症状该病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被侵染。
病害发生初期,从叶尖开始沿叶缘变黄,沿叶脉向内黄化,然后黄色发展为褐色并逐渐干枯,但叶片不卷曲,也不脱落,一直到所有复叶枯死,植株也随之干枯死亡。
成株时期发病的植株,表现为植株一侧叶片甚至全部叶片出现萎焉,最后引起整棵植株的凋萎干枯。
根茎侵染的最初症状并不明显,当叶子变黄时,把根茎处剖开内部的维管束已变成褐色,后来随着病情的发展,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了褐色。
块茎从脐部开始染病,内部的维管束变成浅褐色至褐色,纵向切开患病马铃薯后可以看到“八”字半圆形的变色环。
发病较重的马铃薯块茎内部可形成空洞,在芽眼周围形成粉红色、棕红色或褐色的变色区,有些病薯的表面会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斑点。
那么,导致马铃薯发生早死病的病菌是什么?又有怎样的发病规律?马铃薯早死病是由一种称为大丽轮枝菌病菌的侵染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
病菌大多分布于15-30cm深的耕作层内,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等形态分布于土壤里或病株残体中进行越冬,其可存活5-6年。
病菌在生长期会反复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然后借助大风、大雨和农事活动等因素进行循环侵染。
病毒发生的温度范围为5-35℃,土壤温度为20-25℃,如湿度超过80%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病菌可通过伤口、根毛或气孔侵入。
马铃薯种植密度过大、地块通风透光条件不好,马铃薯旺长结薯中期,大雨后高温或者久旱后遇暴雨等情况都可导致病害的严重发生。
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重茬连作地、地势低洼积水地、土壤黏重偏酸地块、土壤缺肥的地块都容易发病。
在实际生产中,马铃薯早死病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什么?马铃薯早死病主要是通过土壤、肥料或种薯进行传播。
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种植选用具有马铃薯早死病抗性的品种,也可选择不带病的种薯或对马铃薯种块进行消毒。
实行与禾本科作物或者是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4-5年,还可以施行水旱轮作或进行保护地换土。
加强田间的中耕管理工作,实行深沟高畦的种植模式。
在农事作业时应注意保护马铃薯的根系,以减少根系的损伤,并结合消灭线虫和地下害虫。
做到合理施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做到适时灌溉,在雨后如有积水,应及时排出。
发现植株染病,应及时清除,带出田外深埋或进行焚烧。
化学药剂的防治。
于播种前对种薯用5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0倍液的70%甲基硫菌灵进行浸泡1小时。
在病害较严重的地块,每亩用2kg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
田间发病初期,可用6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500倍液的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或800倍液的70%甲基硫菌灵进行均匀喷施。
也可用上述药剂进行灌根处理,毎株100ml,每10天一次,连续一至两次。
最后,小编需要指出的是,马铃薯早死病与马铃薯因干旱引起的黄叶症状有些相似,于是一些不明就里的种植户就进行田间浇水,可发现越浇越严重,黄叶更多了,一些地块还会出现萎焉死棵现象。
这也是很多种植农户由于对病害不甚了解而出现误判所造成的。
所以,对病害有个准确的认识,才是防治马铃薯早死病的前提。
“马铃薯早死病有何症状?如何综合防治?”这个问题就介绍到这里,如有什么疑问请关注并私信小编。
谢谢阅读,我是三农参谋。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马铃薯早死病病是典型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
病菌以微菌核在土壤中、病残秸秆及薯块上越冬,翌年种植带菌的马铃薯即引起发病。
马铃薯早死病病是典型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
病菌以微菌核在土壤中、病残秸秆及薯块上越冬,翌年种植带菌的马铃薯即引起发病。
病菌在体内蔓延,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
一、为害症状 1、发病初期由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由黄变褐干枯,但不卷曲,直到全部复叶枯死,不脱落。
2、根茎染病初症状不明显,当叶片黄化后,剖开根茎处维管束已褐变,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
3、块茎染病始于脐部,维管束变浅褐色至褐色,纵切病薯可见“八”字半圆形变色环。
二、发病条件 1、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
2、一般气温低,种薯块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由伤口侵入。
3、从播种到开花,日均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且重;此间气候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
4、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三、传播途径 1、马铃薯早死病病是典型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
2、病菌以微菌核在土壤中、病残秸秆及薯块上越冬,翌年种植带菌的马铃薯即引起发病。
3、病菌在体内蔓延,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
四、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
3、播种前种薯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