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较量包括语言的较量,而语言的比拼是民族实力的反映。
先来看看英语。
经过一百年的扩张,1922年的大英帝国来到鼎盛时期,当时它控制了占全球四分之一的4亿5千万人口,横跨占全球四分之一的3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巴哈马到香港,从南非到印度,从埃及到缅甸,都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或属地(见下图)。
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全球殖民,带来了英语在全世界的第一波普及。
二战后,美国通过北约、亚太缔约国等盟友体系实现了对全球地缘政治的控制。
苏联一度想让全世界讲俄语,但后来苏联解体,美国独大。
美国的商业、媒体、体育、音乐等软实力在全球强势输出,英语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二波普及浪潮。
很多国家此时已经将英语列为学校必修课,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外语。
英语的全球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再看看汉语。
虽然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在全球越来越受欢迎,但比起英语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全球英语母语人口3亿多,中文母语人口14亿多。
但从两门语言影响别国的能力看,讲英文的外国人有14亿,而讲汉语的外国人只有3亿。
此外,将英语作为官方或工作语言的人口分布在81个国家和地区,而将中文作为官方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只分布在中国(及其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2个国家。
分布国家或地区的2比81,外语人口的3比14,两者“全球普及度”差距可见一斑。
中文输出给异族的能力与中国全球第二经济体的地位似乎有些不相称。
我觉得这背后说明了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不是一个殖民扩张型国家。
明朝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早、舰船要精良,但没有殖民非洲,没有让非洲都讲汉语。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国内大搞意识形态运动,也曾有一些思想输出到亚非拉世界,但没有像西方那样通过坚船利炮搞殖民扩张。
如今我们的带路项目依然没有政治附加条件,不以颠覆非洲政权为合作前提。
纵观历史,中文主要是中华民族内部的语言,讲中文的异族很少。
第二,中文不是基于拉丁语和字母的文字,西方人学起象形文字来难度大。
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我身边学西班牙语的美国朋友比学汉语的朋友进步大得多。
第三,我们自身软实力有待提高。
相比西方,我们在文化、音乐、体育、媒体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软实力赤字。
将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我是坚决反对的! 汉语的博大精深,英语是难望其项背的。
当然这个问题是见仁见智,如果你特别喜欢英语,喜欢英语文学,你可以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当然,这毕竟是凤毛菱角。
英语作为技术交流、商务交流以及其他方面交流的一种工具,应用确实很广泛。
这种广泛,是对特定人群而言。
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英语,消耗了他们太多的财力和人力,而英语对他们一生的帮助,就是考试时需要。
我的观点,英语学习,官方不再投入,民间学习可以不加控制。
这么多年学英语的官方政策,积累了太多的英语学习机构和人群,即使官方一点不投入,民间的力量也足以满足英语学习人群的需要。
去掉了英语学习的功利性,反而可以培养一批真正的英语高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培养了一批不伦不类的“英语人才”。
有人说,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没办法从民间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官方不教英语,高考时会吃亏。
可以换个角度,像目前这样的高考制度,偏远山区孩子,官方给他们的英语教育水平,和城里相比,其实是非常吃亏的。
高考取消英语,对他们来说, 实惠更大。
考虑到英语一家独大,对于英语学习,我建议官方可以进行适当“打压 ”。
汉语目前在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远不及英语广泛。
甚至某些时候,中国人和法国人交流时,可能用的不是任何一方的母语,而是英语。
姑且不论二者用第三方语言交流,是否能够真正沟通明白,单就两民族的自尊来说,就是一种耻辱。
在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以前,绝不能让英语一家独霸! 英语毕竟有用,民间应不限制学习,官方适当进行打压。
高考外语作为选考科目(英语除外,英语既不是必考科目,也不是选考科目),至于具体要考哪些外语,哪些科目要考哪门外语,哪些科目需要考外语但不限语种,这样看起来好像比目前只考英语要麻烦很多,其实更加科学。
同时需要提前N年公布,以便于学生提早选择 。
职称考试的英语考试,不需要,取消;需要的,可以根据实情选择语种。
商务方面,比如进口报关,可以考虑汉语优先。
汉语报关,时间比标准快50%,英语报关,时间慢50% ,其他外语(规定的外语语种)报关 ,按标准时间。
报关我不懂,举的例也可能不太恰当,我的建议就是,大力提倡汉语,纵容非英语的外语,适当打压英语。
时间有限,以上只是粗浅的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不周之处,望大家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