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全唐诗中两平夹一仄的“孤仄”句大概会有多少?前言格律诗需要避“孤平”,不需要避免“孤仄”,格律诗中的 两平夹一仄也非常多,这不是一个问题。
古体诗就更无所谓了。
下面老街举几个格律诗“孤仄”的例子:一、五言绝句《商山路有感》(唐·白居易) 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
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
六年身始归:仄平平仄平二、七言绝句 杜甫 《戏为六绝句》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才力应难夸数公 :平仄平平平仄平三、五言律两首1、喜外弟卢纶见宿(唐代: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愧君相见频:仄平平仄平2、野望(隋末唐初·王绩) 五言律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两句孤仄。
山山唯落晖 :平平平仄平;长歌怀采薇 :平平平仄平 四、七言律诗《遣悲怀》唐代: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潘岳悼亡犹费词:平仄仄平平仄平结束语其实“两平夹一仄”不仅仅不需要避免,而且在救孤平的时候,还必须要“两平夹一仄”。
例如:愧君相见频,因为第一个字是仄声:愧,所以第三个字必须平:相。
所以是:仄平平仄平。
同理:六年身始归:仄平平仄平@老街味道
谢邀!“孤仄”是指在格律诗的律句最后三个字中,出现“平仄平”的平仄现象。
现就全唐诗中古今体诗五言和七言进行探讨。
一、古体诗1.五言古风。
五言古风也称五言古体诗或五古。
五言古风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押韵可平可仄。
所以““孤仄”现象常有。
①如张九龄的《感遇其七》中“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的“犹绿林”为“平仄平”。
②如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的横翠微为“平仄平”。
③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的“须及春”为“平仄平”。
④如杜甫《赠卫八处士》中“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的灯烛光为平仄平。
可见在五言古风中“孤仄”现象较普遍。
不论平起平收句还是仄起平收句都有出现“孤仄”的现象。
2.七言古风。
七言古风也称七言古体诗或七古。
七言古风篇幅较长,用韵灵活可换韵。
句法处理自由,平仄不严谨。
①如李硕《送陈章甫》中“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的“桐叶长”和“思旧乡”为平仄平。
②如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山寺钟鸣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的争渡喧和归鹿门为“平仄平”。
③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的谁短长为“平仄平”。
④如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中“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的来向东和筋骨同为“平仄平”。
可见在七言古风中“孤仄”现象也较普遍。
不论平起平收句还是仄起平收句都有出现“孤仄”的现象。
二、今体诗。
今体诗也称格律诗。
1.五律即五言律诗。
①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的花木深和钟磬音为“平仄平”。
②如李白《赠孟浩然》中“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的“天下闻”为“平仄平”。
③如杜甫《春宿左省》中“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的“栖鸟过”为“平仄平”。
过念锅音,是经过的意思。
④如王维《东罔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的听暮蝉为“平仄平”。
可见在五律中“孤仄”现象也较普遍。
但都出现在平起平收句中,而仄起平收句没有。
这是因为在格律诗中,平收句只有两种类型即“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
平起式有“平平平仄平”句式。
而仄起式有“平仄仄平平”句式。
所以仄起平收句在五律中不存在“孤仄”现象,只有平起平收句才会存在“孤仄”现象。
2.五绝即五言律绝也叫五言绝句。
五言律绝不同于五言古绝。
五言古绝一般不称为五绝。
五绝现在是五言律绝的特称。
五言古绝现在称五言绝句也是可以的。
其“孤仄”现象和五律一样,也就是在平起平收句中可能出现。
3.七律即七言律诗、七绝即七言律绝。
因七律和七言律绝的“孤仄”现象是一样的,我们只谈七律就行。
①如崔颢《黄鹤楼》中“此地空余黄鹤楼”和“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黄鹤楼”和“鹦鹉洲”为“平仄平”。
②如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的春色阑为“平仄平”。
③如杜甫《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的何处寻和空好音为“平仄平”。
④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而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的“芦荻秋”为平仄平。
可见在七律中“孤仄”现象也不少。
在平收的起句和其他平收句中都存在。
七律平收句的类型有两种即“(平)平(仄)仄仄平平”和“(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中,不存在“孤仄”现象。
只有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中存在“孤仄”现象。
因为此句型可变为“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三种,其中“仄仄平平平仄平”和“平仄平平平仄平”中出现“孤仄”。
综上所述,在全唐诗中不管是律诗还是古体,“孤仄”现象是出现很多的。
只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律绝中,“孤仄”现象出现在平起平收句中。
七言律诗和七言律绝中“孤仄”现象出现在仄起平收句中。
而七律诗中的仄起句可以看成是五律诗中的平起句前面加上相对的两个仄声字来理解,对孤仄的记忆就容易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