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集成里面,收录了习凿齿的汉晋春秋,汉晋春秋是野史无疑。
习凿齿原名就叫习凿齿。
是东晋襄阳本地文史家。
其著作被后代史家多有批判。
比如裴松之对习凿齿的评价:裴松之在《三国志·蜀书·董允传注》中,引用了《襄阳记》的记载后,又说到与《汉晋春秋》说法不同:“此二书俱出习氏而不同若此……以此疑习氏之言为不审也。
”
习凿齿(328?~413?)东晋襄阳人。
身有残疾,符坚称其为“半人”,作品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书,大多遗失。
《裴松之注》《晋书列传》等,有部分引用。
由于其作品含有个人创作部分,常常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对典型人物的描写,善于设置场景,将自己的言行置于设定的场景中,加以美化,夸大其词,大量的心理活动出现在叙事中,这些特点对后世的传奇小说的兴起,起到了积极重要的影响。
其作品自纂成分较多,史料价值倍受质疑,史传特征并不突出,具备比较明显的小说品格,属于野史之类。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住时,曾引用过习凿齿的叙述,作为存疑。
在《三国志.蜀书.董允传》注说“习氏之言为不审也”;在《三国志.魏书.二十八》说“如此言之类,皆前史所不载,而犹出习氏,且制法言体不似于昔,疑悉凿齿所自造也”唐.刘知己《史通.外篇.卷十八》说“……习凿齿之徒,皆采逸事,编诸史籍,疑误后学,不其甚邪”在南北朝《世说新语》中,有习凿齿身有残疾,却自命不凡,杜撰祖先,极力想挤进士大夫阶层的叙述,被世人所不屑。
在南阳、襄阳诸葛亮躬耕地争执中,襄阳方多采用习凿齿的著作作为证据,依据其自相矛盾的只言片语,参与学术讨论,有时候会难以自圆其说的,如“亮家于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将襄阳划给汉江北的南阳邓县,又说“汉江以北为南阳”,直接将汉江以南的襄阳剥离了。
因此,习凿齿的话不可信,随意性太大,信马由缰,满嘴跑火车,同一件事,却不统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