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现在我们饲养的猪都是由野猪经过长期驯化而来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中,由于地区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们对肉食品的要求不同,培育出各种各样特点的猪种。
猪的品种可以按照按照区域来划分。
一、华北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东北、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这个地区气候干旱寒冷,猪的饲料中粗饲料较多,历史上有散放养猪的习惯。
比较出名的猪有东北的民猪、河南的八眉猪、项城猪、河北的深州猪等,这些猪的特点是抗寒、耐粗饲、板油多,屠宰率65—70%,繁殖率高,一般每胎产仔10—14头,护仔性强。
二、华南型,这个地区气候炎热,光照强,雨水多,青绿饲料丰富,饲料条件好。
比较出名的猪有广西的陆川猪、广东的大花白猪、云南的滇南小耳猪、福建的槐猪等。
这些猪的特点是早熟容易育肥,骨头细小,肥膘厚可达6厘米,板油多,肉质细嫩,屠宰率为70—78%,繁殖率比华北型的低,一般每胎产仔8—9头,性成熟比较早,母猪多在3—4月龄开始发情,仔猪存生重较小。
三、华中型,这个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精饲料和青饲料比较充足。
比较出名的猪有浙江的金华猪、湖南的宁乡猪、四川的荣昌猪、内江猪等。
这些猪的特点是早熟种,每胎产仔10—12头,初生重0.75公斤,肉质细嫩,生产性能介于华南型和华北型之间。
四、高原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比较出名的猪有青海的相助猪、大耳瓜猪,西藏的藏猪,甘肃的合作猪等。
这个地区高寒干旱,植被稀疏,作物生长期短,饲料条件差。
一般都是采取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这些猪的特点是适宜放牧,抗寒能力强,生长缓慢,为小型晚熟品种,一般每胎产仔8—10头。
五、国外引进品种,主要特点是体格大、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肥育期短、饲料利用率高,要求的饲料条件比较高,特别是要求有较高的蛋白质饲料。
比较出名的猪有约克夏猪、长白猪、苏白猪、巴克夏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答:猪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长白猪,大约克、汉普夏猪、杜洛克、江苏太湖猪、北京黑猪皮特兰等。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几种代表性的品种的特一、大白猪 大白猪又叫做「大约克夏猪」。
原产于英国,特称为「英国大白猪」。
输入苏联后,经过长期风土驯化和培育,成为「苏联大白猪」。
后者的体躯比前者结实、粗壮,四肢强健有力,适于放牧。
十八世纪于英国育成。
二、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已引入多年,由于其体型大,被毛全白,亦称大白猪。
大约克夏猪具有产仔多、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色好、适应性强等优点。
大约克夏猪体型高大,被毛全白,皮肤有少量暗斑;头颈较长,面宽微凹,耳向前直立;体躯长,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线平,胸宽深,后躯宽长丰满。
大约克夏猪在杂交中多作第一父本或母本利用。
三、大花白猪 大花白猪是广东大耳黑白花猪的统称,由 分布于广东各地的大花乌猪、金利猪、梅花猪、梁村猪、四保猪和坭 坡猪合并,1983年统称为大花白猪。
过去农户习惯以产地名称和集 散地对其进行命名,因此,大花白 猪的俗名很多。
目 前,大花白猪可分为 三个品系,即粤北品 系、粤中品系和粤东 品系,三个品系间毛 色存在较大的差异, 粤北系与粤东系的黑 毛覆盖率高于粤中 系;三个品系间母猪 体型和繁殖性能方面 存在显著差异,而公 猪除粤北系与粤中系尾长差异显著 外,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
四、杜洛克 杜洛克又称为“万能猪种”,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主要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筒称杜洛克,分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
产于中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五、皮兰特猪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的布拉帮特省,是由法国的贝叶杂交猪与英国的巴克夏猪进行回交,然后再与英国的大白猪杂交育成的。
皮特兰猪以其非常突出的高瘦肉率闻名于世。
在所有的知名品种中,其瘦肉率最高,肌肉最丰满,具有发达的背腰肌和腿肉。
在瘦肉率与体型方面受到极大关注的当今养猪市场,皮特兰猪是极具利用价值的品种。
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你的提问。
欢迎讨论分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