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竖钩为中心的这类字除了水、永、还有丞、函、凼等字。
它们的左部为什么不接竖钩呢?在书法结构里,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虚实变化。
左部不接竖钩为虚,右部笔画接竖钩为实。
我们欣赏一下以下这几位书家写的永字:一,王羲之书永字。
二,智永书永字。
三,柳公权书永字。
四,欧阳询书永字。
.五,颜真卿书永字。
六,褚遂良书永字。
七,赵孟頫书永字。
以下为古代名家写的水字,用笔丰富,结构多变,左右有虚实、轻重、粗细、大小、高低、疏密等变化。
也有左右都不接竖钩的写法。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为什么“水”和“永”等类似的字中左侧的横撇不能与竖钩连属呢?对这个问题,归去还真的有考虑过,于是搜集了一些“水”和“永”字的楷书和行书的字形资料。
从历代书法家写的这两个字的范字看,实际上并不是如题主所说的那样,左部的横撇与中间竖钩不粘连。
而是有的粘连有的不粘连。
如此以来原因就复杂了。
一与字的点画造型结构布置有关。
我们知道,书法的点画造型与结构是非常讲究对比关系的处理,因为这样的字形最生动活泼,要适度字形生动活泼,就不能使用单一的点画线条,就需要适度的改变点画的位置,甚至借助穿插关系来处理结构空间这就意味着,从技法上来说,唯有如此才美观生动,充满意趣。
我们看行书“水”的写法,甚至和题主说的相反,是左连右离,同样非常生动可爱。
二与书法家审美理想有关,当然还包括取法法源,以及书写习惯有关。
因为书写的本身认为这样处理最美观,最舒服。
也可以说是遵循了一些书法技法理论有关,由此形成一种固定的审美标准。
如计白当黑奇趣乃生的理论,书法要力戒布若算子等理论,还有相同的点画要采取不同的造型等审美标准,都会使书法家形成一种审美理想和对单字的处理模式。
不过,也可能是从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中学来的。
以及在创作过程的临地志逸,随机生发,然后感觉好,就逐步形成。
三与其所处的原来环境有关。
这一种情况同样也是变幻莫测。
我们知道,书法中有字字相生的理论,就是一行字的字与字之间的点画空间是有机的联系,是相互转化生成的。
为了行气贯通的需要,和字与字之间的和谐融洽,,迎让避就,包括一个字的四围,上下左右的和谐融洽,都有可能随势而生出这种情况,只不过我们这里所看到是已经离开原来所处环境的字形。
很多时候欣赏一个字,往往不能独立的看待,需要将其放到他原本所处的环境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看这些范字,虽然点画位置处理方式不同,并没有影响其艺术性和美观,反而字字精彩,经典,都足以供我们取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