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怎么读

锵怎么读,第1张

锵怎么读 诗词里的“平、仄”与鼓乐里的“咚、锵”鼓点有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看?

先说古诗词里面的平仄,它的作用就是在朗读时语气上起到调节的作用,不致于一句词或是一首诗读起来是一拉子腔,没有抑扬顿挫、不会摇头晃脑,失去了音律之美。

这样一说,一部分人应该明白,在对对联时为什么对平仄要求的那么严格,不能三平尾也不能三仄尾了。

因为出现这种不合律的对法,读起来就没有了音律之美。

再说鼓乐里面的”咚锵”,尽管汉字的拼音都是平声,但它仅表示的是鼓乐发声的相声字,并不是真的就是鼓乐之声。

“咚锵”之声也是为了表达音律之美,使鼓乐的响声抑扬顿挫,不致于成为一拉子腔,咚声是鼓发出来的声音,锵是镲发出来的声音,在打击时是交错打击,紧密配合的。

这样一说,应该很清楚了,古诗词里面的平仄其实和鼓乐里面的咚锵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抑扬顿挫,都是为了音律之美。

说到这里,很有感慨: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太伟大,不管是诗词还是鼓乐,早已认识到了音律的重要,认识到了抑扬顿挫之美,使真正沉在这些行业的现在人能够依规而行,轻车熟路,毫无障碍的运用。

感恩古人!仅是浅显认识,不足之处,多包涵。

谢谢悟空邀请!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能提出这样问题的友友,想必对乐理有较强的感性认识。

我们知道,乐曲、舞蹈有一共同点,就是特别讲究“节奏”。

鼓乐属打击乐,如果一通乱打,那就是一狂暴噪音;如果按照一定节奏,敲打出各种花色,那就是艺术了。

打击乐可以与乐曲同奏,也可以单独演奏,或激昂、或悲壮,还可以若行云流水,让人如醉如痴。

所谓节奏,就是由一节节节拍组成的,我们简称“拍子”。

乐曲的基本拍子也就两种:两拍节和三拍节,即强弱、强弱弱,说形象点就是嘭嚓、嘭嚓嚓,其他拍节也都是这两种拍节衍生而来。

舞蹈离不开乐曲,所以其拍节也会随乐曲变化而变化。

打击乐是纯节奏艺术,所以其节奏的节拍就会和乐曲舞蹈有些不同,乐曲节拍一般是由强渐弱;打击乐有由强渐弱,但更多的是由弱渐强,鼓点更重的部分是落在最后面,如:咚咚咚咚锵、咚咚咚咚锵,咚咚咚锵锵、咚咚咚咚锵。

基于这个道理,打击乐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后面那一锵不能乱,前面大可以任意发挥,玩出花样,玩出花色,才有更大的表现力。

格律诗的创造者想必也是受打击乐启发,采取两平两仄,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交替前行的方法,俗称“马蹄韵”,达到句子节奏和谐的目的。

“平”就是平,“仄”就是不平。

古人根据汉字“平上去入”四声的特点,将平声归入平,将上去入声归入仄;将“平”表示平和、清亮,将“仄”表示激越、高亢,这样就能将汉字抑扬顿挫产生更和谐的美感。

同理,根据鼓点节奏前面可以玩花色,后面保证节点不乱的原理,古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让格律诗词创作有了更大自由度。

以七言诗为例,最后一字为韵脚,格律规定怎么样,绝对不允许变动,二四六是节点,也不允许变动:原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最后一字属韵脚,不允许变动。

宽容句: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代表可平可仄。

虽然有了宽容句,但古人发现,“一三五不论”还是要限制使用,在当平处过多使用仄声字会使句子涩滞,因而有了“孤平”限制;句尾连续三平声字,会使句子松散无力,因而有了“三平调”概念。

所以,要正确使用“一三五不论”还得避免“孤平”和“三平调”。

有关“孤平”“三平调”的概念和如何避免,不属本题内容,略。

感兴趣的友友可搜索笔者《大家来做诗》栏目有关文章查看。

李清照是将诗词格律与音律美感完美结合的大师,多读她的词,对音韵的把握将大有裨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76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