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家的意思

厮家的意思,第1张

厮家的意思 景阳冈的(厮家)什么意思?

厮家的意思是酒家,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厮家是什么意思?《水浒传》中很多好汉都自称“洒家”,请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称呼自己?

《水浒》中一些好汉象鲁智深,杨志与别人说话时自称:洒家。

洒家是什么意思呢?各种回答见仁见智。

有的说是关西俗语:咱,俺,喒等,有的解释为社会上玩世不恭,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黑老大的自称,相当于现在的:老子!且不论这类解释是否准确,我们不访耐心读一下原著。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史进向茶博打听王进,道犹未了,只见一个大汉踏步竟上来…是个军官模样。

史进忙起身施礼,两人坐下,史进道:小人大胆,敢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洒人是经略府提辖,姓鲁,讳个达字…这段话说明,一,鲁达是个提辖,下级军官。

级别不高。

二,与朋友初次见面,就狂妄地称自己为老子吗?决不是。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冲与鲁初次见面: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

林教头便问道:师兄何处人士?法讳唤作什么?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

…试问:初次与八十万禁军教头见面,就自以为是的自称老子吗?第五十九回:贺太守设计拿下鲁智深。

太守喝骂: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可见这洒家两字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谁可以称洒家呢?再说另一个人,青面兽杨志。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王伦说道:这个是俺的兄弟林冲,青面汉,你却是谁?那汉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

…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殿司制使官,一般下级军官。

下边一段与林冲对话中,也頻频自称洒家。

综上所述:洒家一词是宋,元时代关西下级军官自称专用语,不适合普通百姓,也不是狂妄用语:老子。

《水浒传》中很多好汉都自称“洒家”,特别是鲁智深,张口洒家,闭口洒家,让我们以为这就是“和尚”的自称。

一副好身板,好力气,拔棵树跟拔草似的,似乎“洒家”的自称天生就是给“花和尚”准备的,这样才显得够潇洒、够气派、够豪气!其实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鲁智深自称洒家错了!什么什么家如今电视剧大播宫廷剧,很多古代的称谓也让大家熟悉了起来。

老公死了,悲不悲哀?所以太后自称“哀家”,其实就是伤心人的意思,没了老公还能高兴地唱歌跳舞的太后不是好太后啊。

与父斗,与兄弟争,最后成功登顶的皇帝孤不孤单?皇帝所以称“孤”道“寡”、满满地都是伤心泪。

封侯称王,大臣实现当官的终极目标,嘴边当然得挂着“本王”、“本侯”,显得有身份儿。

武将称“末将”、文臣称“本官”,你看到武将自称本官的剧本,那编剧的历史课绝对是数学老师教的。

豪强名门世家,家大业大,当然得称“某家”,不然怎么显得有钱?水浒一枝花潘金莲,见着武松自称“奴家”,这是因为古代女人自贱称奴家,是用来凸显家里男人的地位,属于自谦之词。

问题来了,“洒家”称家,有钱还是有势?喝酒的人手抖,越喝得多越抖,酒不就洒出来了吗?“洒家”就是喝酒爱洒的人!非也!洒家古代,“X家”为敬称,具有标识身份的作用,特指具有相同身份某个阶层的人群。

陆著《小说词语汇释》说:“关西人自称为‘洒家’。

‘洒’即‘咱’之转音。

”战国时期,以函谷关为界,秦霸关西,六国分割关东,关西即是指如今的陕西、甘肃二省,是出名将的好地方,因此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

陕西、甘肃人称“咱”一点儿没毛病,要是随口挂着“我”,反而是怪事了。

关西人自称“洒家”,按照《小说词语汇释》的说法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称谓,“洒家”=“咱家”?不!明朝前的和尚、道士自称“咱家”(音zá jiā),代表着寡欢、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心态,朱元璋上台后,作为皇帝的家乡人,太监们觉得身份不同了,自然就变着法儿提高职业的地位,开始自称“咱家”,把职业看作与僧道一般,同是“出家人”修行,与世无争。

实际上,明朝太监权力极大,可以监军,与世无争就成了笑话,太监自称的“咱家”完全不再是僧道口中的“咱家”,反而更接近“洒家”的真实含义。

结合《水浒传》,“洒家”=“杀家”。

史进初遇鲁提辖,鲁智深开口便自称“洒家”,“洒家是经略府提辖,姓鲁,讳个达字”,这时还在当芝麻官,还没出家当和尚。

杨志,见到王伦自称“洒家”,卖刀之时也自称“洒家”,“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

这是宝刀。

”鲁智深出家之后,假扮平民,要去营救史进,自称“洒家”却被贺太守识破,“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这秃驴必是个关西五路打家劫舍的强贼,来与史进那厮报仇。

”显然“洒家”并不是指和尚,而是另有所指,才被贺太守一眼看出鲁智深身份的破绽。

在明朝《永乐大典》中就曾指出道:“洒是厮杀汉”,这儿的“洒”显然不是普通百姓的自称,而是好勇斗狠之辈的傲称,浓浓地透着一股杀伐之气。

鲁智深以和尚之身自称“洒家”,就出现了很大的错误,是口头习惯造成了破绽。

古代上等身份武将自称“将”,下等地位武将可称“某",中等身份武将便可称“洒”!鲁智深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杨志是殿帅府制使,两人都属于中等地位的武将,由于武将不能称“本官”,所以两人自称都是“洒家”,表明武将官职的级别以及官差的身份。

“洒家”显然并不等同于“咱家”,具有表明武将身份的作用,鲁智深因为习惯了官差的身份,因此一直没有改口称“衲”或“僧”,如常称“洒家”,这对于贺太守来说,一个和尚自称武将,除了关西强贼冒充之外,还能有什么呢?普通人哪敢整日打打杀杀,所以“洒家”理解为“杀家”更为贴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才该是关西人自称“洒家”该有的悲壮和豪情。

鲁智深、杨志丢官以后,也照常称“洒家”,可见关西人称“洒家”除了对地域认同感之外,还带着“关西出将”的历史自豪感,“洒”不是普通人的称谓,不仅是指代“我”,“洒家”自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咱家”,而是特指有官职在身的中等武将。

将主杀伐,我觉得“洒家”理解为“杀家”,比“咱家”更为直接了然和贴切。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94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