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艺术性上本文主要体现在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
1)肖像描写: A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B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通过肖像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病情十分严重似乎已经出现行将就木的前兆,这也为作者写老王的离开埋下了伏笔 2)语言描写: 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B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C他只说:“我不吃。
” D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 文章中对于老王的语言描写很少,这也充分显示出老王沉默寡言,老实善良的性格。
3)动作描写: A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B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
通过作者对老王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老王病重而导致行动艰难,但是却不忘报恩,可以说是文章的亮点,也更加深刻的刻画体现了人物性格。
如何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怎样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谢谢邀请,“独自旅行的风”来回答这个问题。
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与分析现代文中的人物形象,大同小异。
一般情况下,只有记叙文类,小说、人物传记、寓言等才涉及到分析人物的形象,当然叙事诗、戏剧也涉及这个问题。
不过。
特殊的是,毕竟是古今语言习惯不同,文言文艰深晦涩,还需要先疏通文意才行。
我觉得分析文言文的人物形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疏通文意,熟练掌握原文的意思,透彻地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为分析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分清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尤其是记叙、描写、议论这三方面。
第三、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弄清作者的感情倾向,把握描写的隐含意义,尤其要注意语言描写。
还有,通过作者的议论,看文章中心和作者的性格。
第四、善于运用原文词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五,注意文章的写法,如对比、烘托等手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如《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再一处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 “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众将士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请以军礼见。
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这里通过语言、动作行为的对比,就很好地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帮助到你,欢迎探讨。
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大多是通过叙事来表现的。
《木兰诗》就是乐府民歌通过叙事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杰出代表。
在处理好生字、生词、断句、译文朗读的基础上,我分三步处理课文。
第一步,感悟认识,初步印象。
我抛出"课文叙述了什么事,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发动学生讨论,说故事,论形象。
学生会归纳出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个孝顺、勇敢的女子等等。
第二步,理性思考,找出特色。
我接着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事,作者是怎么刻画人物的?"。
老师抓住背景,与学生分享故事和人物,归纳课文艺术特点。
1、《木兰诗》突出的艺术成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公元五世纪的黑山、燕山,北魏与柔然多次发生战争,木兰的出现有且可能是现实的需要,但诗中所描绘的"万里赴戎机"、"将军百战死"、"赏赐百千强"显然有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作者集现实和理想中的孝顺、勤劳、智慧、善战、勇敢等美德于木兰一人身上,增添了英雄形象的神话色彩。
2、用故事成功塑造了木兰的形象。
在和平环境中,她亲手织布,过着勤劳的生活"唧唧复唧唧”,战争来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宣布要和男人一样奔赴疆场,行军打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壮举。
一个善良勇敢、外柔内刚的女英雄跃然纸上。
"木兰不用尚书郞"、"送儿还故乡"说明从军并不完全在于尽孝,而是忠于祖国。
不慕富贵,共享天伦,正是劳动人民本色,是多么纯洁高尚的情怀。
……第三步,归纳总结,升华认知。
作品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爷从军胜利归来后拒绝受官、返乡团聚的故事,表现了木兰纯朴、智慧、勇敢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品质以及热爱祖国的情 ***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