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高尚的人,第1张

一个高尚的人 我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出自那?原文是什么?一个高尚的人原文?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怎样能做到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成为德行高尚的人?

修鞋匠老何和我谈本元妙明自性如何修不得!我家楼下有个修鞋匠老何,常常助人为乐,十几年修鞋子的价格不涨价。

街坊都很喜欢他,他童叟无欺,为人和善。

我常常没事把鞋子弄烂去帮他做点生意,也顺便听他说说话。

他说话挺有意思。

我问他:一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成为德行高尚的人?他说:打住吧。

最好不要去修行成为德性高尚的人。

我说:你怎么说这种话呢?不成为德行高尚的人,难道成为一个德行低卑的下流无耻之人吗?他说:德行高尚不要去修,凡是要去修成德行高尚的人,大多数德行的高尚不起来。

德行高尚的第一条善良正直,就这4个字就修不来,他是人与生俱在的。

这是我们的本能。

(本能不需修)可是这个本能呢,经常被外界的俗世洪流所冲垮,所污染。

与其说要去修成德行高尚。

还不如说要好好维护这个本能。

本能又怎么能够修得出来呢?他本来就在,本来就有那么多,他不增也不减,不多不少不强不弱。

你看着有些人好一点,有些人差一点,只不过是他们被污染的程度不一样。

就像你的妙明本元自性也是本来具有的,你不能说我要去把自性修出来。

他永远就在那里,也是不增不减不动不摇的。

可是虽然说不修,你却要去发现,你要去发现这个本元妙明的自性本来就在那里。

而这个发现的过程看起来好像是在修行,其实用修行两个字还不是特别恰当。

我说:为什么呢?打坐参禅念经念咒念佛拜佛,84,000法门不都是为了修行吗?他说:是的。

明白之前可以叫修行,明白了之后就不能叫修行了。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修行的前提是。

认为我坏了,认为我糟糕,认为我还不足。

就像我修鞋子,鞋子不坏,是没有必要修的,可是,我并没有坏,我哪里坏了?我本来就没坏,我也并不糟糕,我哪里糟糕了,我本来就并不糟糕,我并没有不足,我天性具足,本自具足。

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

有这样的认知,你就会明白。

刻意的修和自然的悟有什么样的区别?刻意的修是没有方向的,那个心愿很好,可是方向不对。

假如我要从湖北出发去朝拜山西五台山。

那个心愿非常虔诚非常的勇猛,可是如果我没有看地图,没有这种地理概念。

抬起脚就瞎走,不往西北走,却往南走走到海南岛去了。

离五台山越来越远。

发心重要吗?发心当然重要,可是发心要配合明理。

要配合正知见。

自然的悟,则是在春夏秋冬柴米油盐的浸润中,启发灵性,逐一逐一擦亮双眼,一层一层抹去经年累月造成的误会;将自己这湖水安置在飘摇风雨之中,沉淀尘沙,静看波浪涟漪如幻如梦如露如电。

(你的本能)就像一个人要修成道德高尚的人。

你要明白,道德高尚是修不成的。

你要真正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必须把道德高尚成为你的本能。

什么是本能,就是你不会拿出来炫耀的,比如你不会天天跟人家说,你看我多厉害我会走路,唉,我会吃饭的我还会睡觉,你看我厉害吧。

这就是本能,本能不需要你炫耀,也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你只要需要维护,比如说你要好好走路,别摔断了腿。

你要好好的吃饭,别噎着了。

本性同样如此。

妙明本元自性。

也是不值得炫耀的。

不需要去追求的。

他本来就在。

就是他在支撑着你生命的动能。

你能活着就靠他,你能感受这个世界,你能看见,你能听见,你能吃到,你能触摸到全部都靠它。

所以你无需要说经过千辛万苦去把它从哪里无中生有修出来。

不过你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去体会他,去慢慢体证它。

去褪掉障碍它的无明蒙昧,去尽量呈现它的存在。

(一座湖)我们之所以是无明颠倒众生,就是因为平日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把这些外境的客尘,当做真实的自我感受。

遮挡了本心的呈现。

就好像一个湖,因狂风起了惊涛骇浪。

我们去把这惊涛骇浪当成这个湖。

须知这惊涛骇浪,虽然也是从湖里来。

他的本质虽然也是湖水,可是他不是湖。

他只不过是湖水因风吹动而形成的动荡。

等风过。

湖水恢复平静。

这才是湖的本体。

可是我们每一天都活在湖的惊涛骇浪和各种波纹涟漪里面。

你如果要去修,是不可能从哪里又修出一座湖来?你要做的是辨别,辨别惊涛骇浪,波纹涟漪只不过是暂时的幻境变化。

辨别之后,时时回归湖的本体。

认知到自己,本来就是这座湖的这湖水。

本来就是通明澄澈,平静安稳的湖水。

如果彻底明白这件事,你再也不会随着波浪起伏,随着涟漪飘荡。

随着湖里的几条鱼跳跃。

而这些东西通通能够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得以实现。

(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去发现这个本心呢?)那就是观照。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句话里有两个字,观和照,非常的要紧。

我问:观照和观察有什么不一样?他说:观察是动的觉知。

观照是不动的照看。

观照是以客观的一份良知,照看当下的你。

犹如一个没有主观成见的屏幕,把你的心念行为举动一五一十同步出来。

不做判定、不做干涉。

它不是躲在暗中的侦查,没有窥探之意,它是完全紧贴却又有距离的。

能观照所观照只是如此,自然而然不加工不作意。

这样下去,你会逐渐清晰自己的念头和行为,是如何地生灭,是如何在牵引着这个你的生命行为。

唯有清晰地知道了,你才不至于混乱,不至于盲目。

日常生活是繁杂而多变的,你一会儿要看手机,一会要工作,要听人说话,要左思右想,你看到喜欢的厌恶的,都会马上做出反应,这些林林总总,无非是你的心意识在随环境而动摇,变得混乱和无法掌控。

然而这些鸡毛蒜皮的杂项,却是给你发现本心的极好机缘。

长此以往,你的本性本心,终有一日可以被你发现。

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象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

甘做人民的"傻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98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