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还能热几年

考研还能热几年,第1张

考研还能热几年 这几年为什么考研热的烫手,十个同学八个都考研,是他们很有志气吗,不尽然吧?

主要是现在大学生人数太多,就业压力大,考研可以避开就业高峰,虽然高学历并不一定就有高收入,但是高学历毕竟代表更高的层次,有更好的就业择业机会。

新东方考研网课,现在报名,可参与更多优惠活动.陪学带练,一站式服务,十多年老品牌,全科联报还有优惠!

东北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近几年考研复试线?今年研究生调剂火爆,救活不少学校硕士点。大家如何看考研热和研究生教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根据对周围同学考研的观察,总结一下学生的考研初衷。

大体来说,学生为何考研,不外乎以下几个缘由:第一,不想过早步入社会,校园无忧无虑的,简单的象牙塔生活与校园外真实、残酷,高压力,高竞争的职场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改善第一学历或专业的就职劣势,提高自己的学历含金量。

现在大学被划分成了三六九等,与985,211,双一流高校相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在迈向就业市场的时候,学历或专业的劣势是很明显的。

为了改善这一劣势,通过考研获得与名校、热门专业学生平起平坐的资历,就成了不二的选择。

第三,提高就业平台。

现在被大学生群体所青睐的、在“职业稳定性、职业声誉、福利待遇”得分较高的比如公务员、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国企员工等行业领域,在入职招聘人才的遴选中,学历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这种就业领域对高学历的追求会反馈到教育领域。

第四,源于对虚度大学4年时光的悔过与救赎。

挣脱了高考紧箍咒下的单调而紧张的学习,有的学生一迈入大学,立刻像报复似地进行了人生的“大反转”:大学前几年一直沉溺于游戏、睡觉、逃课、谈恋爱等“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人生,学业上仅仅追求“及格万岁”。

随着大四毕业的临近,这些学生发现自己在填写履历的时候“空空如也”,“一无是处”,在求职市场上屡屡碰壁,不断被否定的失败中,一些学生幡然醒悟,痛定思痛,为了找寻“曾经逝去的青春”而选择加入考研大军。

第五,为了弥补知识短板而考研。

有的学生毕业即进入社会历练,在辗转就业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知识短板,这种知识短板成为自己职业晋升中的强大壁垒,为了弥补知识短板,这类学生选择回到校园继续深造。

第六,基于学术兴趣而考研。

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基于学术兴趣而读研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初衷。

但很遗憾的是,在长期的研究生教学中,我发现基于这个初衷而读研的比例是非常之低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研究生教育的扭曲性。

如何看待这种“考研热”呢?我觉得要结合大背景来谈。

“考研热”背后折射出了某种社会病态: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与人才市场的“供需”脱节,将“高校划分三六九等”、人为制造出的高校、学历歧视链条,“唯学历论”下的懒政惰政,“单一高考指挥棒”体系下对孩子抹平个性的标准化教育,学术大跃进下的虚假繁荣……综上,基于各种投机心理的研究生教育,学历“镀金”热潮,出现“翟天临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上,供参考。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2019年研究生调剂人数120余万,加上普通双非院校复试时间提前,3.20-31日的11天显得非常火爆。

但是要说到"救活不少学校硕士点"有些夸大,硕士点撤销的关键真不是研究生能否招满,或者招生的本科院校层次高些。

2016年,国内576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被撤销,其中撤销学位点最多的专业是软件工程,达到35个。

软件工程不管是本科、硕士,生源和就业一直是排名前列的,撤销的原因在于教育质量不高、人才供大于求,而不是缺少生源。

如何看待考研热和研究生教育?今年参加了学校的研究生录取,和不少考生都聊过为什么考研的话题,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本科专业就业不理想,毕竟小西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没有太大优势。

想去稍好点的设计院、研究院或环科院等,最低要求也是硕士学历。

部分考生在录取后都不知道为什么读研,一"盲"到底,仅仅是因为室友们都在考研,最后是室友没考上,她上啦。

就目前的大环境,小西觉得考验应该还是持续走热,不过会有明显的分流,如之前的专硕培养方案会有调整,彻底和学硕区分开。

毕竟,当前的学硕和专硕越发模糊,在不少高校一样的培养模式,不符合之前改革的初衷。

另外,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流,今年的非全很尴尬,在职的考不过,应届的调剂不想去,大部分院校学科往往就招2-3个非全,而招生指标确是几十或上百。

研究生教育的话,去掉导师制的可能性不大,会持续限制导师的招生和培养质量。

不过,在导师和考生的双向选择上,部分院校侧重于第一学期大课不划分导师,半年熟悉期后再划分的模式有值得更多院校借鉴之处。

另外,经历过翟天临等事件后,对于在读硕士来说,毕业的标准和要求会再次提升。

各位已拟录取的准研究生一定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提前进入团队或9月入学后得尽早进入状态,前期的海量阅读非常关键,不要怕麻烦。

加油!▼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412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