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考研学生复试前与导师取得联系向来存在争议,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走后门”行为。
有高校老师表示,双方提前沟通了解并没有问题,但考生不应将这种做法当成是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
过来人:提前沟通可了解研究方向“法不禁止即可行,我认为这是无可非议的,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判断和考量。
但不得不说这样会有风险。
要是老师认为这是可行的,那么提前联系就是个很好的自我推荐机会。
但要是老师认为你这是在走后门,自然就不会理会或录用你。
”清华大学研究生陈同学说。
此外,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很大程度与学科性质有关。
“理工科需要长期和导师做实验,接触会很多,提前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性格特点等是很必要的。
不然到时了在实验室才发现自己不适合那就太晚了。
”曾在中山大学读研的梁同学说。
“文科类的专业学生主要看自己的意愿。
事先联系导师其实是个毛遂自荐,也是一个让老师提前了解你的机会,是一种双向沟通。
导师:沟通可以勿长“歪心”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教授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初试成绩还没有出,但已经有学生提前联系自己。
“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来我的联系方式,打电话给我就自我介绍,”陈教授说,“这种情况我都是直接把自己的邮箱给他们。
”陈教授认为,提前联系导师便于导师了解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看这种行为背后的意图。
“有些学生就是想挖复试的题目,或者了解导师的为人等以便更有利于自已顺利通过复试,这些都是旁门左道。
作为导师本身,我更希望学生介绍所学课程、研究意向等与学术有关的信息,最好以信件或邮件的方式。
通过这样可提前了解学生,也更利于以后的合作。
”陈教授说。
考研老师16年考研辅导,助力考研全过程
考研分数出来要联系导师吗?现在考研分数都已经出来了,还是抓紧时间联系导师吧。
其实在分数出来之前,联系导师的用处不是特别大,因为导师肯定还是要先看一下考研成绩,然后才有可能会进一步对你进行了解。
现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分配流程一般是这样的:学院、研究生院确定招生计划考生报考初试(统一笔试)复试(只是很有限的几个研究生导师会参加面试,比如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学院领导)录取录取后半年内研究生、导师之间双向选择。
所以,遵照这个流程,硕士研究生不像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只选择填报专业方向,不填报具体导师。
也就是说,在初试、复试环节根本不涉及到导师定向选择。
退一步讲,即便你对某个导师情有独钟,复试前联系该导师也没有什么用处,因为第一该导师可能不一定参加复试环节;第二、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除了“你情我愿”,还要有一个环节即学院的统筹安排(在入学后研究生选择导师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选择“扎堆”现象,比如过多学生选择同一位导师,学院还需要统筹平衡协调)第三、提前联系导师也容易引发不正当竞争的“嫌疑”。
我的观察:现在很多学校的研究生招考环节日趋透明公正,好多都全程录音录像。
所以,如果你的排名足够靠前,大可不必画蛇添足。
打个比方:目标学校招生8人,你名次排在前8,除非面试特差,属于一问三不知状态,其实一般都可以正常录取。
处在危险边缘的基本都属于8名以外为了体现差额录取“补缺”的名额。
为何会如此?因为学校淘汰排名靠前的考生一般都得给出十分充分的理由,这种理由需要足够强大以能够应对考生可能的质疑。
作为过来人,能够理解考生的迫切和焦虑,但这个阶段最忌讳的也是“病急乱投医”。
我的观点,与其乱头苍蝇一般胡乱出牌,不如多咨询几个目标学校的往届研究生,有针对性地夯实专业根基,以十分的准备去应对面试环节可能的问题,此种做法方为正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